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今年上半年暴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从H9N2病毒进化而来的,进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基因重配。这一研究首次深入揭示H7N9病毒的起源和进化路径,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流感防控措施。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蒋太交领衔的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相关论文9月19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宿主与寄生体》杂志上。蒋太交介绍,此前已有研究推测H7N9病毒是由不同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中重配而来,但对于H7N9病毒具体的起源与进化路径还知之甚少。
通过对公共数据库中的新型流感H7N9病毒基因组分析,蒋太交课题组发现这一病毒的产生至少经历了两次连续的基因重配。第一次病毒重配事件产生了一个原初的H7N9病毒,它是由具有欧亚起源的禽流感病毒提供了HA和NA基因和中国野鸟携带的H9N2病毒提供内部基因。随后,这种原初的H7N9病毒由野鸟传给家禽,并与原来在华东地区家禽中流行的H9N2病毒发生第二次重配。这次重配发生在2012年早期,从而导致家禽中暴发了能感染人的多样的新型H7N9病毒。
为了进行更精确地研究H7N9病毒溯源,蒋太交课题组与扬州大学彭大新教授、国家流感中心舒跃龙教授以及中科院其他研究所展开合作,基于更丰富全面的禽流感监控数据,不仅对H7N9病毒的基因多样性进行了细致分类,还准确地识别出了H7N9病毒起源的中间病毒及重配发生的宿主。
科研人员指出,此次研究表明新型流感病毒的产生可能是一个多宿主中多次重配的结果。这提示,未来对于流感病毒的防控应进行多宿主监控,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