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Sequence Effects on Peptide Assembly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by Using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的研究论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来研究氨基酸序列对多肽组装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图摘自论文,表示利用STM进行多肽序列识别结果
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STM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多肽的组装及其调控,已经发表了一系列的工作。他们在2011年利用STM确认了淀粉样多肽组装和聚集的核心片段及折叠位点,对于研究非结晶蛋白的组装结构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析方法(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1, 108, 19605等),但是由于多肽在表面组装构象的多样性以及吸附稳定性的差异,利用STM进行多肽中氨基酸序列的识别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STM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氨基酸残基序列对嵌段模型多肽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构象稳定性的影响,发现STM图像中的衬度差异与模型多肽中的序列具有关联性,同时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不同氨基酸残基与石墨表面的结合能差异与衬度差异也具有一致性,说明了多肽序列对组装构象和组装特性的影响,暗示了利用STM进行多肽序列识别的可能性。此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多肽组装过程中侧基结构、序列等对组装过程、组装驱动力以及组装结构的影响。
此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和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
2025-04-10
2025-04-15
2025-04-24
2025-05-16
2025-05-11
2025-04-06
2025-04-29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