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筹)蔡林涛研究员带领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通过纳米体系共传递化疗药物和热疗试剂技术,并联合近红外激光照射使热疗试剂产生癌细胞敏感性的热,可以促使化疗药物更易发挥作用,攻克多药耐药,杀死癌细胞。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上(2013,7 (3),2056–2067,影响因子:11.421)。这一成果或促进开发出治疗肿瘤的新手段。
联合化学-光热治疗被视为癌症治疗的新策略。为了确保化疗药物和光热试剂能够被同时传输到肿瘤部位发挥多重协同功能,开发安全高效的传输系统颇受青睐。蔡林涛组采用美国FDA批准的磷脂和聚合物为载体,以一步超声的方法制备出共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和光热试剂(吲哚青绿)的脂-聚合物核壳纳米颗粒(DINPs)。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备优良的荧光/ 粒径稳定性,在激光激发下产生比游离的吲哚青绿更高的温度响应,同时能有效延长化疗药物在肿瘤内的驻留时间。颗粒内的阿霉素及吲哚青绿的荧光能利用进行细胞及活体原位、实时、无损监控。
研究发现,与单一的化疗和热疗手段相比,单次瘤内注射DINPs加以激光照射的化学-光热联合治疗能够协同诱导药敏MCF-7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同时能够完全抑制荷MCF-7乳腺癌裸鼠的肿瘤生长。90天后未见肿瘤复发。这种复合“鸡尾酒”式疗法对于耐药的MCF-7/ADR乳腺肿瘤同样有效。
据悉,前期工作结果,包载吲哚青绿的脂-聚合物核壳肿瘤纳米探针在体内及体外成像发表在Biomaterials上(2012, 33 (22), 5603- 5609,影响因子:7.404),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11
2025-03-27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