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莱斯大学和德州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制成了一种名为“生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补丁,能够修复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其能与活性心肌细胞相容,并可支撑新的健康组织的生长。随时间推移,它也会逐渐降解。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生物材料学报》上。
一个好的支架需能够完美地执行多种功能:它需要强大到足以承受心脏跳动的压力,还能良好地扩展和收缩。另外还需要具有孔洞支持新的心脏细胞的迁移,使它们自发建立连接,形成自然支架以取代植入的补丁。同时其还要足够坚韧以支持缝合过程,并能在自然组织发挥作用后适时进行生物降解。
目前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缺损的修复补丁多由合成纤维制成,或取材自乳牛或病患本体。但这种补丁并不具有活性,其就如塑料一般,无法与病患的心脏组织融为一体,并具有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纤维性颤动等症状的风险。
此次制成的三明治结构支架的中间一层为聚己内酯(PCL)聚合物,其能逐渐硬化形成拉伸带。而混合两种具有不同分子质量的PCL,可在粗糙表面形成微小的孔隙。外面的两层则是由明胶和脱乙酰壳多糖一比一混合而成的水性凝胶,两种原材料都很常见。心肌细胞能在水性凝胶表面增殖,逐渐形成网络,并能契合心脏组织的舒张和收缩。虽然细胞不能穿过PCL的孔洞,但这些孔隙却能使营养物质从一侧传输至另一侧,它们也能使凝胶紧紧附着在PCL的核心。
研究人员在水中测试了PCL的生物降解特质。50天后,约有15%的PCL分散开来,形成了不规则的薄片。他们表示如果PCL被植入人体内,这一降解速度将会变慢,需要数月才能完成。但这个过程也很稳定,可支持肌肉组织的逐步构建。科学家称,他们希望未来“生物支架”能够与干细胞衍生的心脏细胞相结合,在植入婴儿体内后,快速缝合心脏缺陷处,缓解心室压力,并在之后观测时表现得与正常组织无异。研究人员还透露,干细胞的可能来源包括羊水和新生儿母体等,这将确保心脏补丁的基因一致性,他们目前亦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下一步,科研人员还将进行数年测试,直至这种支架顺利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