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肿瘤经化疗后仍会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此一重大突破或将改变未来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方式。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多伦多玛嘉烈医院癌症研究中心最新研究表明,驱动肿瘤生长的某些细胞,会通过“休眠”方式躲避常用的化疗药物,其会在治疗结束后“醒来”,重新引发疾病。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家、著名的干细胞科学家约翰·迪克称,新发现的休眠细胞,与那些推动原发肿瘤发生的活跃细胞拥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突变。一个细胞的DNA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其以失控方式进行复制时,癌症就会发生。癌症在化疗后复发,是因为随后发生的基因突变,可对那些对付原发肿瘤的药物产生抵抗力。
具有相同基因的休眠细胞的发现,表明有其他力量在癌症复发中发挥作用,而那些非遗传性力量引起了肿瘤学界的关注。迪克认为,一定存在一组不同的(基因)突变,一个不同的突变谱,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复发细胞会对化疗产生耐药性。
迪克表示,表面上,它们似乎在遗传学上非常相似或基本相同,但一定有“其他东西”驱动了对化疗的抗力。这个“其他东西”就是休眠细胞在肿瘤内所处的微环境。
除了癌细胞外,肿瘤还含有血管和免疫系统等正常组织。肿瘤细胞也非常靠近那些非肿瘤细胞,并会影响其行为。因此,研究人员将肿瘤细胞所处位置,和谁最接近以及能接收到什么样的信号作为研究重点。
在一个肿瘤中,每数几千个细胞中只有一个可真正推动肿瘤增长。大多数的肿瘤驱动者对化疗很敏感,因为用于癌症治疗的大部分药物会将以反常速度增殖的细胞作为靶标。但是,如果某些干细胞状的癌症驱动者处于休眠状态,亦即隐藏了其进行快速复制的能力,药物就会放过它们。这些休眠细胞其实就是癌症复发的罪魁祸首。
迪克表示,科学家们现在需要了解驱动休眠的生物学特性(不一定是遗传特性),并寻找方法来杀死这些“潜伏”细胞,或是对那些可唤醒它们的外部因素进行控制。对这些非遗传特性的理解或会导致全新一代抗癌药物的出现。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