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一项研究报告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能引起肝癌,而未实施大规模防治导致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水平不断上升,目前感染人数较上世纪90年代已翻了一番。该研究报告日前发表在英文学术期刊《贫困所致传染病》首刊上。
报告称,华支睾吸虫病由寄生于人体肝胆系统的华支睾吸虫引起。人生食被华支睾吸虫幼虫污染的鱼肉后,华支睾吸虫幼虫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并排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水体,分别通过在第一中间宿主——螺和第二中间宿主——鱼体内的发育,从而完成循环。全球有1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其中1249万人分布在我国大陆,尤其是在东南、东北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主要引起肝胆系统病变,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其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如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可引起肝肿大和肝癌。华支睾吸虫感染是胆管癌的明确致癌因素,是肝细胞癌的可疑致癌因素。
该所所长周晓农研究员介绍,课题组通过分析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罹患胆管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5倍,男性、女性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胆管癌发病率分别为35/10万和25/10万。胆管癌预后较肝细胞癌更差。
周晓农强调,尽管目前尚无针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疫苗,但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实施预防,而且已有特效药——吡喹酮,也为实施人群大规模化疗提供了基础。
2025-01-23
2025-01-07
2025-01-17
2025-02-27
2025-02-12
2025-01-22
2025-01-13
本文深入剖析了郭学平博士从透明质酸技术革命到合成生物学前沿的三十年探索,揭示了中国生物制造从追赶到领先的关键路径,并为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了战略思考。
作者:崔芳菲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