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冈野荣之率领的研究小组最新发现,一种化合物能促进被切断的角膜感觉神经再生。
角膜有丰富的感觉神经,但在近视矫正、角膜移植等手术中,感觉神经可能被切断,感染也可能破坏神经,损害患者的视力。通常感觉神经再生需要数个月至一两年左右时间,促进神经再生则能改善症状。
研究小组注意到,一种称为“臂板蛋白3A”(sema3A)的蛋白质会遏制神经生长。他们从土壤的霉菌中提取出能抑制这种蛋白质功能的化合物SM-345431,给移植角膜的实验鼠注射。约3周后检查发现,角膜的感觉神经已经再生,而对照组的实验鼠则没有这种现象。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使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等研究实现角膜的再生,而要想使移植的角膜发挥功用,就必须使神经再生。冈野等人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报告研究小组指出:“这种化合物将来有可能作为治疗药物,提高角膜移植的成功率,从而有助于对角膜手术的术后管理。”
2025-04-10
2025-02-27
2025-02-14
2025-03-04
2025-02-14
2025-03-11
2025-03-27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成熟、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国家监管要求的提升,疫苗生产企业正从传统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转向更为先进的数字化生产方式。这一转变旨在实现生产数据的电子化,提升疫苗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以满足更为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人用疫苗生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来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作者:靳鹏、刘荻飞、石献华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