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刊登了由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教授领衔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进行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中国人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的中国人群特异的易感基因位点,揭示了前列腺癌种族差异的遗传学基础,是我国前列腺癌研究的历史性突破。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最常见肿瘤之一,其有个显著特点: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但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并不清楚。孙颖浩率领课题组在973项目支持下,联合复旦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等国内外40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收集了4484名前列腺癌患者和8934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进行检测。通过研究,除证实在其他祖先群体中报道的几个关联,还发现了前列腺癌的两个新风险相关位点,及其相关所致的生殖细胞缺失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和炎症调控反应等。
由于前列腺癌发病机制存在十分明显的人种差异,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不能完全搬国外的做法。研究中国人群特异性、个体化、适合国情的前列腺癌诊疗方案,已是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孙颖浩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患者“量身定制”预测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基因芯片打下基础,将提高对高危人群的准确预测,也将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诊率。“不仅如此,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人前列腺癌发生的遗传学机制,探索前列腺癌风险预测标志物,并为未来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基础。”孙颖浩介绍说,若进一步研究这两个易感基因位点的作用方式,则可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干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用药,起到早期预防的作用。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