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病毒将基因插入特化的成熟细胞,将其变成多能干细胞(iPS)的研究成果荣获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研究人员指出,用这种方法造出的细胞来治病,也可能引发细胞癌变。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6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最近的研究发现,只用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来制造iPS更加安全,效率也能大大提高。他们认为,这一发现照亮了细胞向多能性转变的生物路径,为多能干细胞疗法进入现实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26日的《细胞》杂志上。
用蛋白质诱导细胞变成iPS并非首创,但其效率大大低于用病毒插入基因的方法。新研究发现,在提高效率方面,病毒的作用比基因本身更关键。斯坦福医学院教授、心血管研究所副主管约翰·库克说:“以往认为,病毒只不过充当了木马的角色,把基因插入细胞。现在我们知道,是病毒让细胞松开它的染色质,才能逆转到多能状态。”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发现了成熟细胞也能逆转到多能干细胞状态,新研究发现了另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发现,当细胞暴露在病原体中,它会调整自己以抵抗外来侵略,这种天然的免疫能力就包括提高DNA的开放性。正常情况下,DNA是紧紧折叠在一起的,打开DNA才能进入细胞的基因工具箱,拿出所需的生存工具。”库克说,这一过程通过多能诱导蛋白质也能完成,修改DNA将皮肤或其他细胞变成iPS。激活细胞的免疫反应和病毒基因物质引发的炎症反应很相似,他们将这一过程称为“转录炎”。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把一些细胞放在细胞渗透性蛋白中,另一些放在基因容载病毒中,对比后发现两者基因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他们又用细胞渗透性蛋白和一种无关病毒重复实验,发现细胞向多能性转变的效率大大提高。经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是一种模拟病毒基因物质的小分子,激活了细胞内部一种名为Toll样受体 3的路径,由此大大提高了效率。
“这些蛋白质不是集体性的,所以不用担心会对宿主基因组带来病毒诱导性伤害。”库克说,“当细胞受到病原体威胁时,就会表现出更大的可塑性。理论上,利用这一点可更大程度上控制细胞,诱导直接重新编程。”
直接重编程不需要先回到中间的多能状态,比如将一个皮肤细胞直接变成内皮细胞。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