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T细胞在人体内作用机理并不清晰,影响了这一基础性研究向临床转化的进程。在世界各国临床医学科学家的持续攻关下,目前这一谜团正逐步解开。
记者从昨天在沪闭幕的“第三届Treg/辅助性T细胞亚群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国际会议”上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最近研究发现,经他们人工培养、诱导形成的调节性T细胞产生TGF-beta和IL-10等细胞因子,在减轻器官移植后人体排斥反应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换言之,人为增加体外诱导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就等于为打赢移植排斥反应这场战役投入更多的“子弹”。
据介绍,普通人对人体自然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抱有天然“好感”,但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自体T细胞的功能会逐渐减低或者丧失。而对于体外培植、诱导出来的调节性T细胞,人体是否会“信任”,这些细胞是否会被排斥?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经体外培养、诱导产生的T细胞不但没有副作用,还可通过与体内树突状细胞(DC)相互作用,实现诱导型T细胞的自我克隆扩增。通过注入并调控诱导型T细胞,科学家们不仅可以获得足够的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弹药”,还可逐渐掌控T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平衡,在治疗的同时预防疾病,可谓一举两得。
科研团队还发现,诱导产生的T细胞还有抑制体内肥大细胞的功能,从而减轻皮肤的高反应性。这一意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皮肤科临床医生的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临床,可治愈多种顽固性皮肤过敏反应。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