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和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欧文·瓦格纳等科研人员,日前共同完成一项关于肝癌发生早期阶段分子机制的研究。相关论文于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缺失的小鼠模型研究发现,在肝癌发生的早期阶段,c-Jun基因抑制了c-Fos基因的表达,导致后者含量较低,进而分别调低一种乙酰转移酶SIRT6的水平和调高了细胞内生存素的水平,最终造成肿瘤起始细胞死亡减少,促进了肝癌的发生。与此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对人类肝癌癌前病变组织的分析,发现这一分子机制在一部分人类肝癌发生早期同样被激活了,而在晚期肝癌中则没有变化。动物实验表明,如在肝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增加SIRT6含量或抑制生存素的活性,均可抑制小鼠肝癌的发生。
据悉,科研人员对来自亚洲和欧洲患者的150个人类组织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分子机制与肝癌起始的早期阶段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专家认为,该研究首次分离鉴定了只在肝癌发生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并在野生型小鼠中得到证实,靶向干预这一分子机制可有效抑制肝癌发生,从而揭示了肝癌防治的潜在靶点分子。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单位参与了该项合作研究。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