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课题资助下,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中峰教授、孙兴怀教授、杨雄里院士率领的视网膜研究团队发现青光眼视网膜胶质细胞激活新机制,为临床上防止青光眼恶化,以及有效阻止青光眼所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死亡(失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该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神经科学著名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
青光眼是由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疾病,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高眼压”引起的眼睛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发现青光眼所导致的失明,与视网膜胶质细胞被激活密切相关,几乎所有患有神经系统(包括视网膜)损伤疾病的患者都伴随有胶质细胞“被激活”现象,该激活机制在青光眼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究竟如何扮演 “破坏性角色”,如何使胶质细胞“不被激活”,一直是各国科学家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破解这一重大课题,王中峰教授、孙兴怀教授、杨雄里院士率领博士研究生季敏、苗艳颖等,利用老鼠建立“高眼压模型”来模拟人的青光眼疾病,研究后发现, “高眼压”导致视网膜内一种叫“穆勒”的主要胶质细胞被激活了。后来,他们又通过在眼睛的玻璃体内注射特异性的药物的方法,结果发现青光眼会导致视网膜内一种作为细胞之间“光信号传递”的氨基酸使谷氨酸的量增多,增多的谷氨酸会与胶质细胞膜上的一种称为“受体”的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细胞内一系列的反应,结果使胶质细胞膜上的一种能够通透钾离子的蛋白质的量变少了,正是这种蛋白质量的减少,最后导致胶质细胞被激活。而激活的胶质细胞会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引起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最终导致失明。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