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大学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其研究人员发明一种生物标志物检测新技术,使癌细胞和流感病毒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到此前的100万倍。这有助于较早发现相关疾病。相关论文将刊登在《芯片实验室》杂志网络版上。
抗体抗原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抗原是血液中的癌细胞和病毒等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抗体则指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迄今,利用抗体抗原反应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时,主要采用的酶连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是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测定。不过由于要在小型试管中操作,所以浓度被稀释,灵敏度较低。
东京大学教授野地博行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半导体制造中常用的精密加工技术,在1平方厘米的玻璃上开出100万个小孔,然后让抗体抗原反应产生的分子流过,可以逐一捕捉到这些分子。在检测前列腺癌指标“前列腺特异抗原”时,即使其浓度只有传统检测法的百万分之一,也仍然可以被检测出来。
2025-04-10
2025-04-15
2025-04-24
2025-05-16
2025-05-11
2025-04-06
2025-04-29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