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近日利用先进DNA测序技术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原发灶和侵犯肝脏门静脉的转移灶的全部基因组外显子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肿瘤细胞存在347个突变基因,平均每个肿瘤样本有30~40个基因突变,其中大多数基因突变是第一次在肝癌样本中发现,并且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同时出现。另外,该研究组从碱基突变规律中发现,突变除受黄曲霉素和内源代谢产物影响外,也可能与植物特定成分,如马兜铃酸和塑料工业污染物有关。
由韩泽广教授、邓庆博士和黄健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得出的相关成果今天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业内专家表示,该结果将为肝癌诊断、预后、治疗以及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肝癌素有“癌王”之称,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肝癌。在中国,肝癌每年发病人数超过25万。肝癌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其高度转移的特性,癌细胞常常侵犯肝内血管而后广泛转移,进而导致患者死亡。“但导致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尤其决定肿瘤细胞转移的内在变异基因还没有确定。”韩泽广说。
为了筛选和鉴定肝癌转移的关键突变基因,研究人员对这些突变基因在大量肝癌样本中进行了评估以及大规模的功能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大多数基因突变并没有发挥关键作用,仅少数基因突变决定了肿瘤发病和转移,其中ARID1A、VCAM1和CDK14等基因突变最为关键。目前已经发现,13%的肝癌患者发生ARID1A基因突变;VCAM1除了突变外,还在多数肝癌样本中表达下降。韩泽广表示:“与细胞增殖相关CDK14 基因突变则会增强该基因功能,导致细胞生长加快,促进转移,可能是肝癌治疗新靶标。”
这项研究工作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肿瘤基因组与上海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等合作完成,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和卫生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