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了解到,一项“光化学粘合”技术有望代替外科医生的缝合针线,中美两国科研人员正对此技术进行临床验证。
据了解,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威尔曼光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明了“光化学粘合(PTB)”技术。所谓“光化学粘合”,就是在激光照射下,光敏剂的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跨越到相邻的胶原分子周边,促使胶原蛋白的分子链通过共价化学键彼此联结粘连在一起,这样创口两侧皮肤的胶原纤维就交织在一起。胶原纤维存在于所有的皮肤、器官、神经里,人体的很多地方都能借助这种方法进行“光化学粘合”。
研发团队成员之一、上海三院副院长姚敏介绍,目前选择的光敏剂是一种叫“玫瑰红”的粉红色液体,能被波长为532纳米的激光激活。动物实验时,先在兔子手术切口两侧的皮下缝合几针,使组织贴合到一起,以方便电子跨越,随后在表皮创口两侧各滴上几滴“玫瑰红”,再将内置激光器的金属架置于创口上方。通过棱镜的反射,能够射出一条与创口相似的线形绿光。只需3分20秒,切口处的皮肤就紧密粘合在一起,几乎看不出切口的痕迹。
据了解,PTB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炎症反应。姚敏表示,这项技术仍有弱点,比如只能在光线可以穿透的深度起效,所以无法代替皮下组织的缝合,对于暗的或不透明的人体组织比如骨头等,也起不了作用。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