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上海6月3日电 新近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率领的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团队的研究论文,提出免疫学经典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具有新的重要的非经典功能,即能够通过逆向信号通路抑制非特异性抗感染天然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表达多种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LR),能准确识别并感知病原微生物组分,在识别病原体入侵继而激发天然免疫应答以清除病原体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对于其后如何避免过度活化造成机体炎症损害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除表达TLR外,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丰富的MHC Ⅰ类和Ⅱ类分子,在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以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决定性作用。但MHC分子是否参与天然免疫应答与炎症调控未见报道。对此,曹雪涛与博士生徐胜等开展了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膜MHC Ⅰ类分子可通过逆向信号转导方式,抑制TLR触发的天然免疫与炎症反应。具体机制是,TLR通过诱导MHC Ⅰ类分子胞内域磷酸化,进而通过逆向方式招募酪氨酸激酶Fps和磷酸酶SHP-2形成信号复合体,反馈性地阻滞TLR信号转导。该研究提示了MHC Ⅰ类分子更早参与非特异性天然免疫应答的新发现,提出了天然免疫负调控与减轻炎症发生的新模式,为免疫调控的基础研究和抗炎药物研发等提出了新思路。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