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英国两名男子因眼疾失明一二十年,植入电子视网膜后重新视物。这种先锋疗法可望在英国推广,在德国等国家开始临床试验。
克里斯-詹姆斯现年54岁,因患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网膜感光细胞逐渐退化,10年前失明。6周前,他在牛津大学眼科医院接受10小时手术,在左眼球后部植入电子视网膜。
电子视网膜由德国视网膜植入公司研制,主体是一块3毫米见方的微芯片,上有1500个感光像素点,取代人眼视网膜上的视杆和视锥感光细胞,捕捉进入眼球的光线,转化成电子信号,刺激视网膜细胞,经视神经传递至大脑。一根极细缆线连接微芯片和耳后皮下电磁线圈,头皮外有一个磁盘,连接电池组,向微芯片无线供电。使用者可以借助开关控制装置的敏感度。
术后3周,医生测试詹姆斯的电子视网膜效果。他成功辨认出黑色背景前的白色盘子和杯子。另一名首批接受这种疗法的色素性视网膜炎患者罗宾-米勒是英国著名作曲家,60岁,失明25年后再次看见窗外照进室内的光线。
米勒的主治医生、伦敦国王大学学院蒂姆-杰克逊说,患者重获“有效视力”超出预期,只是“这种先锋疗法处于早期阶段,每名患者能获益多少还难说”。
2025-04-24
2025-05-16
2025-05-11
2025-05-23
2025-04-29
2025-05-22
2025-04-28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