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床用血安全再添新保障。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血液中心获悉,自去年10月底起,本市在原有的抗原、抗体筛查基础上,再增加了核酸检测。至此,上海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对全血、成分血实行全覆盖核酸技术检测的省市。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输血传播一直是国内外输血安全领域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常规血液检测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存在“窗口期” (即指人体感染病毒至外周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病毒的抗原或抗体之间的这段时间)问题,常规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的是血液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抗原或抗体,但当血液处在感染“窗口期”时就无法准确检测。
上海市血液中心采供血技术部谢云峥部长介绍说,近年来发展的核酸检测技术(NAT)是通过直接检测病毒核酸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的先进检测技术,是一种比目前常规检测更为灵敏的血液检测方法,它可显著缩短病毒“窗口期”。“目前,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有研究显示,核酸检测技术可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72和22天缩短至25、59和11天。
据统计,在过去的4个月间,上海市血液中心共对本市10余万人份采供血全部实现了双层安全保障。而目前这一新增的核酸检测费用由市财政全额“买单”。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