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紧张在很多城市出现,本市入冬以来也面临采血量下降的局面。昨天卫生部公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三级医院要建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开展和推广“自体输血”。这种“自体输血”在本市协和医院已开始试点。
什么是“自体输血”?就是在手术前一个星期提前为患者抽出400到600毫升的血液储存起来,待手术时再输入其体内。这种血液对病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因为输入自己的血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血液保护技术,建立“自体输血”、手术前后血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管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并将实施效果纳入科室考核指标。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委员会监测、分析和评估本机构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情况,医院要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三级医院应当建立输血科,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血站建立血液库存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立血库,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
为了杜绝血液浪费,保障患者用血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一次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0个单位的,由患者所在科室组织讨论,科室主任签字,经输血科 (血库)审核,报医务部门批准。急诊抢救用血除外。同一患者24小时累计用血超过10个单位且超过备血量的,由输血科(血库)报医务部门备案,并由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进行用血后评价。
《管理办法》还明确,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的血液。
解读“自体输血”
案例:协和医院手术量上升用血量下降
日前协和医院启动第三届“合理用血周”,其中就包括为医生培训“自体输血”技术。据了解,协和医院对于所有可以使用“自体输血”的病人都进行了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推广。协和医院2011年与2010年、2009年相比,在手术量分别增加4.5%、10.08%的情况下,红细胞使用量分别下降 15.49%和21.05%。
成本:每次仅耗材费用就超千元
据了解,北京有“自体输血”仪器和储存条件的医院并不太多。一台净化血液的机器就价值十几万元,每次使用的基本耗材费用在1100元到1900元之间。相比从血液中心取的每袋200多元的血,回收所用的价格确实高了不少。
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分析,“自体输血”在非紧急手术中使用率还非常低,其中有多种因素,包括设备造价昂贵、观念落后、患者知晓度不高以及可能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等。
现状:“自体输血”比例远低国际标准
据了解,目前国内“自体输血”比例大约为20%,这离国际标准的30%到40%还有一定差距。而在欧洲国家,约有80%至90%的非紧急输血手术是在“自体输血”的支持下完成的。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