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超级菌团的出现,人类感染到某一天真的可能会无药可救。”在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坪医院近日举行的全国微生物毒素与创伤感染学术会议暨第八届脓毒症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呼吁,创伤感染防治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并推广新的方法以取代抗生素。
专家们针对创伤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提出了使用益生菌“以菌制菌”以及对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进行调理,对菌、毒、炎症进行并治的策略。会上发布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使用中药)制剂、中药单体筛选以及新型抗炎短肽,多靶点治疗病原菌感染导致的全身性炎症的研究成果,获得与会专家一致肯定。该研究成果目前正在推广中。
创伤感染防治,一直是国际创伤外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从上世纪60— 70年代开始,以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G-杆菌,逐渐取代了以链球菌、金葡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G+球菌,成为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盛志勇介绍,到了70—80年代,创伤感染中无芽胞厌氧菌明显增多,一些新的致病菌和各种霉菌、粘质沙雷氏菌、克雷伯氏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等 “非致病菌”又不断出现,同时厌氧菌参与的混合感染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感染也日渐增多。1995年以来,以金葡菌为代表的G+球菌卷土重来,感染比例超过了临床感染病例的50%,成为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由耐甲氧西林和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以及鲍曼不动杆菌所导致的感染,已构成了严重的临床威胁。”
现在,耐药病菌的产生愈演愈烈,而人类对这些耐药病菌的研究和抑制,却远远跟不上新耐药病菌的产生速度。“所以,对付抗生素耐药性的唯一途径,是研制新的治疗方法,尽量不用抗生素。”盛志勇说。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4-15
2025-03-04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