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长期正规“鸡尾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为何仍有少数患者的病情得不到理想控制,免疫功能无法重建?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等历时5年多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能否重建,主要取决于CD4+T细胞群中胸腺新生亚群的数量。这一发现解释了艾滋病“免疫学无应答”的发生机制,提示改善胸腺功能或可作为艾滋病治疗新思路。该研究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临床传染病杂志》上。
研究发现,尽管在保证良好依从性前提下接受“鸡尾酒”治疗,血浆病毒载量较长时间控制在测不出的水平之下,但仍有5%~30%艾滋病患者的CD4+T免疫细胞数量未出现显著增长,研究者将这类患者定义为“免疫学无应答”者。此类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艾滋病相关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等均高于“免疫学应答良好”的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组从病例库中筛选出经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学无应答”者17人和“免疫学应答良好”者13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CD4+T细胞的纯真亚群(这组细胞增多表明免疫力增强)、胸腺新生亚群(CD31)等5个细胞亚群的改变趋势。结果发现,无论是“免疫应答好”的患者,还是“免疫无应答”的患者,经典的“鸡尾酒”疗法对增加其胸腺新生亚群所起作用不大;胸腺新生亚群的数量与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增长呈正相关,在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中起决定作用,胸腺功能衰竭会导致“免疫学无应答”患者的CD4+T纯真细胞亚群无显著增长。
李太生介绍,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早期检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胸腺新生细胞比例,即可甄别出“免疫学无应答”者,而无需等到治疗一段时间后才能确定。针对此类患者,新治疗策略要在持续“鸡尾酒”治疗的同时,努力提高其胸腺功能。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4-15
2025-03-04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