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猴子中的某些免疫和遗传学特征可增加某种猴类免疫缺陷病毒(或称SIV)疫苗的有效性。由于SIV与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或称HIV)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发现支持这样的观念,即某些人可能带有某些基因或免疫系统的特征,使得他们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抵御HIV。
在创制一种有效的HIV疫苗的道路上所遭遇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人们对某个特别的疫苗所产生的有益的免疫反应缺乏了解。迄今为止,在HIV疫苗的试验中唯一显示出具有保护性效应的是在2003年至2006年间在泰国开展的RV144试验。
这里,Norman Letvin及其同事立志搞清楚类似的SIV疫苗究竟是如何阻止感染的。研究人员给一大群的恒河猴接种了SIV疫苗,接着在一个为其2个星期的时间段中,研究人员反复地给这些猴子注射低剂量的SIV。有一半的猴子产生了对SIV的抵御力,而另外一半的猴子则受到病毒的感染。
接下来,该研究团队在受到保护的猴子中观察了3个层面的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先天免疫反应以及抗体反应。这些猴子的细胞免疫反应和先天免疫反应没有受到疫苗的足够刺激以提供机体保护,但研究人员却在它们的抗体反应有引人注目发现。低浓度的中和抗体与抵御SIV能力的增加之间具有关联性。在受到疫苗保护的猴子体内的中和抗体能够与病毒结合并阻断其感染细胞的能力。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保护性的遗传预测因子:一种叫做TRIM5的基因。那些机体表达某种形式的TRIM5的猴子能够比没有该基因的猴子更好地抵抗病毒感染。这两种特质本身都能提供机体保护效应,但兼具基因和免疫特质的猴子能够得到疫苗的最佳保护。
这些结果凸显了在将来参加HIV疫苗试验的志愿者中仔细察看这些免疫和基因特质类型的必要性。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