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吡嗪酰胺就是用于结核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中国复旦大学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新研究解释了这种药物是如何消灭结核杆菌的。
研究人员发现,吡嗪酰胺进入患者体内后,通常会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吡嗪酸。吡嗪酸可以绑定对结核杆菌至关重要的核糖体蛋白S1,阻止这种蛋白编码结核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而阻止结核杆菌产生维系其生存的其他蛋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吡嗪酰胺可以将通常持续9到12个月的结核病疗程缩短数个月。
这项研究成果8月12日发表在美国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解释了吡嗪酰胺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开发出更快治疗结核病的方法。
吡嗪酰胺是结核病疗法中唯一无法替换的药物,目前抗结核病的所有候选药物都通过与吡嗪酰胺联合使用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