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洲生殖与胚胎学会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2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生≥2次不明原因流产的女性仍有望怀孕,其中约65%可分娩出活婴。
哥本哈根Rigshospitalet医院的Ole Christiansen博士在会上说,其中大多数成功的妊娠发生于女性找生殖专家就诊后大约1年之内,妊娠成功与生育治疗无关,因为不存在针对不明原因流产的治疗;5年当中出生率下降,很可能与母亲年龄逐渐增大或决定放弃怀孕有关。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学者Stef P. Kaandorp博士在其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并表示这两项研究的结果都令人鼓舞,可以大大减轻习惯性流产女性的心理压力,其再次怀孕的时间相对于无流产史的可生育女性并未显著延长。研究者们希望藉此研究让习惯性流产女性重获希望,并鼓励她们继续试孕。
Christiansen教授在丹麦开展了一项群体性回顾性研究,从丹麦全国人口出生登记处中查到987位至少有3次连续流产且在1986~2008年间被转至专家门诊就诊的女性。这些女性在转诊时年龄均介于20~46岁。大约1/3既往接受了某些生育治疗,其中包括激素、抗凝药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总体上,66%的女性(651例)在咨询专家后分娩出活婴,最高分娩率(71%)出现在咨询后的最初15个月内。在咨询后的第1年之后该曲线极快速地下降,在 5年后变平坦,仅2%~3%可能在5年后生育。亚组分析显示,母亲年龄增加和既往流产次数与持续的妊娠不成功率显著相关。既往不孕不育治疗与后来分娩活婴无关。有了这些新的数据,研究者可以绘出能更准确地预测分娩活婴几率的风险评估图。今后对该队列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着眼于男性伴有哪些因素会对习惯性流产产生影响(如果有的话)。
在第2项研究中,Kaandorp博士对ALIFE试验进行了亚组分析。ALIFE试验是一项在 2004~2008年间进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的女性,无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那屈肝素治疗还是阿司匹林单药治疗都未能提高今后的活产率。研究者从参加该研究的364位女性中找出了251位至少有2次流产史且孕龄为20周或20周以下的女性,并对其后续的怀孕率和活产率进行了调查。
在该队列中,213位女性截至2009年已自然怀孕,距怀孕的中位时间为21周(范围8~55周)。6个月后的累计妊娠率为56%,12个月后为74%,24个月后为86%。在怀孕的女性中,139人分娩出活婴,69人再次发生流产,2人发生异位妊娠,2人终止妊娠,1人发生宫内死胎。
携带因子V Leiden突变是唯一一个与较快再次妊娠相关的因素;到11周时,与非携带者相比,携带这种突变可使怀孕的几率增加91%。但研究者表示,应谨慎看待这一结果,因为队列中仅11名女性携带这种突变。
Christiasen博士或Kanndorp博士均无利益冲突披露。
2024-12-03
2024-09-27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