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耳聋基因筛查一直被人们忽略。我国现有的听力残疾者数量为2780万人,其中7岁以下的儿童约80万;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 1/1000~3/1000。去年北京肿瘤医院的一位专家作过一个肿瘤的调查,发现国内肿瘤患者目前有310万人;而耳聋患者的人数几乎是肿瘤病人的10 倍。按照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180万人来计算,我国今后每年将新增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是2万~4万人。因此,防聋工作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对于耳聋的筛查,全世界都很重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率先开展了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国在2004年前后开展了听力筛查工作,目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物理筛查“耳声发射法”。但是很快人们发现,物理筛查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在新生儿出生3天之内进行物理筛查,阳性率是 1/1000;但14岁以下儿童的实际患病人数却超过了3.5/1000。为何会多出来的几万个新生儿直到快14岁的时候才出现耳聋病症?
中生北控公司分子诊断试剂研发部高级工程师张志栋提出,按照每年新生儿是1800万来计算的话,只有1.8万的聋儿被成功检测,还有4.5万的患者虽然是聋儿,却没有检测出来,生活在和正常人一样的危险致病环境当中。
由于遗传与变异的原因,有些耳聋的病症,像耳硬化症的综合征等耳聋病症,并不是在一出生就表现出来的耳聋;而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耳朵的听力逐渐下降,造成耳聋。因此在刚出生的3天之内,目前听力筛查工作所采用的物理筛查法,会使很多耳聋病人被漏筛。
目前国内已有中生北控公司正在开发PCR技术的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样本只需要两滴血,可以保存几年甚至十几年。该试剂盒不仅能早期发现携带耳聋基因的新生儿,还可以对于青年人的生育提供指导,为下一代健康提供保证。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11
2025-03-27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