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耳聋基因筛查一直被人们忽略。我国现有的听力残疾者数量为2780万人,其中7岁以下的儿童约80万;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 1/1000~3/1000。去年北京肿瘤医院的一位专家作过一个肿瘤的调查,发现国内肿瘤患者目前有310万人;而耳聋患者的人数几乎是肿瘤病人的10 倍。按照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180万人来计算,我国今后每年将新增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是2万~4万人。因此,防聋工作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对于耳聋的筛查,全世界都很重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率先开展了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国在2004年前后开展了听力筛查工作,目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物理筛查“耳声发射法”。但是很快人们发现,物理筛查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在新生儿出生3天之内进行物理筛查,阳性率是 1/1000;但14岁以下儿童的实际患病人数却超过了3.5/1000。为何会多出来的几万个新生儿直到快14岁的时候才出现耳聋病症?
中生北控公司分子诊断试剂研发部高级工程师张志栋提出,按照每年新生儿是1800万来计算的话,只有1.8万的聋儿被成功检测,还有4.5万的患者虽然是聋儿,却没有检测出来,生活在和正常人一样的危险致病环境当中。
由于遗传与变异的原因,有些耳聋的病症,像耳硬化症的综合征等耳聋病症,并不是在一出生就表现出来的耳聋;而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耳朵的听力逐渐下降,造成耳聋。因此在刚出生的3天之内,目前听力筛查工作所采用的物理筛查法,会使很多耳聋病人被漏筛。
目前国内已有中生北控公司正在开发PCR技术的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样本只需要两滴血,可以保存几年甚至十几年。该试剂盒不仅能早期发现携带耳聋基因的新生儿,还可以对于青年人的生育提供指导,为下一代健康提供保证。
2024-12-03
2024-09-27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