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复方研究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国际著名系统生物学杂志《分子生物系统》(MolecularBiosys-tems)今年第1期刊登了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张卫东教授带领课题组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阐明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治疗作用的药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整体调整包括炎症反应、能量代谢以及心肌肥大等通路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心肌梗死的进展。
几年来,该院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大鼠心脏冠脉左前降支结扎造心肌梗死模型,以代谢组学为分析手段和对心肌梗死大鼠尿液的分析,探讨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并从整体上考察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数据分析显示,心肌梗死造模后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大鼠状态明显好转,并且有部分大鼠的状态能达到正常水平。同时,研究还通过对尿液中鉴定的肌酸等5个生物标志物完全逆转,体现了麝香保心丸可抑制心肌缺血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提高心肌能量的利用,增加能量供给,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梗死的程度,起到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
该研究还证实了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时间依赖性。从第3天起,麝香保心丸给药组大鼠开始产生治疗作用;第7天,大鼠的状态更加趋于正常组,麝香保心丸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加强;第15天,大鼠的整体状态已经部分和正常组大鼠重合,更加趋于正常状态。
这一研究获得了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中药现代化基金的支持。已有成果不仅为全面阐明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更为推进其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中药现代化方面,上海和黄药业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从1974年起,针对麝香保心丸的研究持续了35年,积累的研究论文近400篇:1981年,初步了解到麝香保心丸能够快速扩张冠状动脉;1995年,发现了麝香保心丸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1998年,发现了减少心梗面积的特性;2002年,麝香保心丸被证实为第一个能够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中成药;2007年,麝香保心丸的处方及生产工艺被认定为国家秘密技术。在30多年的探索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麝香保心丸抗炎、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等众多心血管药理作用。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上市初期的用于心绞痛缓解症状。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