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原料药依赖中国的历史已久。日本曾经积极生产抗生素原料药并出口到海外。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西方和日本生产了全球 90% 的原料药。然而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日本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国转移技术。现在,日本大部分青霉素和其他药物的原料药都依赖中国,其中经常用于手术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原料物质几乎100%依赖中国。
2019年,许多日本医疗机构很难获得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唑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效,是手术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大型仿制药企业日医工(富山市)生产的头孢唑林是手术现场的首选药,但作为制剂来源的原料物质也是在中国生产的。
而此次短缺就是因为因中国生产厂商当地环保法规收紧,导致工厂停产,原料物质无法进口日本,以至日本医疗一线陷入混乱。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9年6月的调查显示,在拥有300张以上床位的医疗机构中,有5成以上无法正常使用头孢唑林。
此次短缺事故在日本国内医疗界敲响了一记警钟。2022年12月,根据《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日本厚生劳动省把抗生素指定为“特定重要物资”,并随后于2023年夏天认定了负责日本国内制造的企业。
明治制药株式会社注册金额3,500万日圆,创设于1946年,正值日本积极生产抗生素原料药并出口到海外的年代。其位于岐阜县北形镇的岐阜工厂有一个 11 米高的发酵罐,在 1994 年之前一直生产青霉素 G 的抗生素原料。该工厂在鼎盛时期年产量超过 1000 吨,是国内需求量的五倍。公司于今年 5 月开始建设提炼原料的新设施。
而作为公司扩大CMO/CDMO业务计划的一部分。
此前该公司投资2010万美元在印度班加罗尔新建的生产厂亦于今年1月开始商业营运。
新工厂占地面积约为 8,000 平方米,预估全年产能为7亿5000万锭剂、7500万袋剂以及400瓶剂。
Meiji Seika Pharma岐阜工厂 图源:Meiji Seika Pharma官网
盐野义制药生产子公司Shionogi Pharma(大坂府摄津市)则于2023年夏天被日本厚生劳动省选为头孢唑林等2种抗生素的制造商。据日经2023年1月的报道,Shionogi Pharma当时在日本国内的工厂产能每年可生产 1000 万剂。其CEO城野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计划在多个国家建立新的供应链,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里环球产能达到 3000 万剂药物。
在日本,抗生素原料药的进口单价在5年内已涨至数倍,对稳定供应的需求很高。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制造成本。但日本厚生劳动省2020年召开的专家会议上,一位委员提出有些药如果改用日本国产,价格就会涨至10倍。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教授坂卷弘之表示,“有必要对提高制造效率的技术开发提供支援”。
虽然,日本正在探讨向原料药厂商和供应商提供补贴,以及以日本政府购买产品的方式向原料药厂商支付一定金额的制度等。
但这种补贴能否从根本解决问题,抑或杯水车薪,则仍有待观察。
-
据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管局 2017 年估计的全球抗生素原料药的产能分布,仅中国就生产了约 40% 的原料药。就连经常被视为中国替代品的另一个制药巨头印度,也严重依赖中国的供应。
数据显示,印度约占全球仿制药需求的 20%,但它从中国进口的原料药约占 70%。对于某些药物,如止痛消炎药布洛芬,印度从中国采购了绝大部分原料药。此外,虽然印度是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之一,但这些原料药的许多KSM (Key starting materials)和中间体都来自中国。
印度联邦政府于2020年3月启动名为PLI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列出了53种临床必需、有一定技术含量、易于国产的原料药产品,分别给予补贴。该计划的推动下,印度药企新建和扩建、兼并与收购动作频频。如2021年,印度制药巨头Aurobindo Pharma新建了一家生产β-内酰胺和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工厂;Biocon Biologics收购了一家位于海德拉巴的抗生素生产厂,扩大了其在生产发酵类原料药方面的能力。
而近日,Aurobindo Pharma投资的青霉素G钾即青霉素工业盐(PenG)工厂开始进料试生产,不过满产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不止日本和印度,
近年来美国、欧盟也掀起原料药“回迁”潮:
美国于 2022 年编制了一份包括抗生素在内的 86 种关键药品清单。美国政府表示计划既在国内生产原料药,也从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国采购原料药;
2021 年,欧盟将包括原料药在内的 34 个领域指定为高度依赖非欧盟国家、难以被替代的工业部门,并敦促各成员国对此做出回应,趁势,诺华生物仿制药和仿制药部门 Sandoz 稍后便与奥地利联邦政府共同投资,志在实现欧洲一体化的独立抗生素生产。
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投产的新目的地是印度:以此次“中标”的两家日厂为例,Meiji Seika Pharma公司投资2010万美元在印度班加罗尔新建的生产厂于今年1月开始商业营运;而Shionogi Pharma对其口服COVID-19药物Xocova的生产,2023年前原本完全依赖中国生产用于制造这种药物的合成化学品,但自2023年起亦开始从本国和印度采购材料。
据估计,2023 年至 2028 年,印度活性药物成分 (API) 市场规模将增长 75.6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6.49%。
-
来自中国医药报的最新报道,欧美国家原料药产业外移多年,缺少基础化工原料、配套产业供应链和产业工人,重新架构难度大、成本高,而且也难以符合当地的环保要求。
而印度,通过通过全球、全产业链来布局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经过资本积累,未来会是中国原料药的最有力竞争对手。
不过,我国原料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规模优势和配套优势,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交付周期上比印度更具优势,仍将是国际市场稳定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无论是印度还是美国,与我国原料药相关贸易都有增无减。
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认为,
当前,中国原料药出口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大宗原料药和中间体,基于价格优势,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
但在同样具有低成本优势、API产能紧追的印度作为对手的情况下,中国亦应加快转型升级。
图源:Trade Map
中国医药报指出转型方向包括:在“在存量市场以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如东盟和拉美等地区寻找增量市场;大力发展特色原料药和创新原料药,增加原料药的技术壁垒和附加值;切入下游制剂市场、实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同时转型CDMO业务,也是原料药企业常见的转型路径。原料药“回迁”的新形势,或许也将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向下游产品延伸的动力。
参考来源:网络资料、中国医药报、日媒
撰稿人 | 盖德视界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