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Solida除草剂时,如何实现在各道工序中可靠地除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的各道工序指的是从除草剂药物有效成分的生产开始,直至成品药品的包装出厂为止。
在德国一家大型非专利药生产厂中,多年来随着其产量的不断增加,所需的除尘设备也随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逐步在企业中形成了一个由不同品牌的过滤器产品构成的孤岛式过滤系统。这样一来,在更换过滤器滤芯、除尘过程中,厂区内许多地方都存在产生交叉污染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以及减少除尘系统的运行费用,需要一套全新、集中除尘、无交叉污染、且可以避免经常更换滤芯的除尘系统。这种系统的难点还在于,除了除尘设备之外,还要把吸尘器和气动驱动的粉尘输送装置安装到各个除尘点、集成到生产设备之中,这又需要考虑到系统中不同的压力等级的问题了。
01
系统的核查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首先要对现有的除尘设备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和核查,提出新的除尘系统的建议,并尽可能地保留现有的除尘设备元器件。
安装新的除尘系统后,在起初的一年半时间里直至中央排尘设备实际上做到了免维修。为了满足用户在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要求,就需要解决另外一些问题,这样也就给自己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做到协调一致、避免矛盾。原则上,应有小流量、低负压的除尘系统接口。这样,在部分长管道中就会有最小流量。这要求有一定规格尺寸的、流量不变的排气管道,例如在包装工位,既避免把产品吸走,也避免了把灰尘留在包装工位内。总之,应有大流量的低压压缩空气,例如:板式喷嘴,以及一套有着较高压力的气动粉尘输送装置,以便将过滤器过滤下来的不同粉尘输送到中央除尘器中。这里对过滤器系统提出了相应的防爆性能要求,要求过滤器具有一定的易燃易爆安全防护等级,以便能够在相应的易燃易爆危险场合中使用;并要求过滤系统能够避免交叉污染以及能够满足不同OEL等级的要求。另外一个要求就是安全性要求,过滤器元器件的工作应安全可靠。
其他的要求还有很多,例如:工作条件相对稳定;新鲜空气供应系统不得有故障;尽管各个工作点对压缩空气流量的要求不同,但在压力区域内的压力不得出现故障;在设备占地面积尽可能小的情况下有着尽可能高的设备可用性;较低的使用运行费用和维护保养费用及设备调试费用;安装调试所需的时间很短等等。
烧结材料片式过滤器满足了低使用运行费用、低维护保养费用和高设备可用性的要求。
02
中央集成式的排尘系统
上述要求不仅仅是针对工程设计部门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设备部门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对系统控制提出的要求。在经过对粉尘采样分析之后、在试验中心对过滤器元器件的安全性能进行试验。验证之后,Herding过滤技术公司就能够拿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并在Imtech公司中落实。最终,这一系统方案得到了实施,对两个相互分离的不同压力区也进行了优化:
部分工作岗位和设备排尘所需的吸尘气流流量较大,常规过滤设备的常用负压为2500Pa。可以根据过滤设备和吸尘排尘设备的不同进行控制,也能够保证稳定的工作条件。
吸取的粉尘由气动输送系统输送到中央除尘设备中;可调节的吸尘设备可以实现的最大负压为500mbar。在这些设备上也配备了吸尘器接口。
需要强调的是:无需按照高效药物有效成分和一般药物有效成分进行分类;因此整个系统使用的是同一安全等级Safe Change。
烧结材料片式过滤器有着很高的滤除性能;因此其后的安全过滤器受到的工作负荷不大,滤芯也无需经常更换。这样也就满足了设备的高可用性和较低的维护保养、设备运行费用的要求了。若仍需更换个别滤芯时,可以在无交叉污染的条件下部分利用WIP装备来实现。
为了满足能够在易燃易爆危险场合Atex环境中使用的要求,所用的Pharnex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就无需第三级保护措施,或者各个设备部件采用防爆燃的吸尘口;其中,烧结材料片式过滤器本身就是适合于在Ex易燃易爆危险场合中使用的粉尘过滤器。
中央除尘系统提供整个系统所需的、最长粉尘输送距离120m位于其他车间的输送气流,最大流量为2500m3/h,负压500mbar。从集中式排尘系统中吸出来的粉尘被输入CLS线性管道系统中;这一措施满足了无交叉污染的除尘排尘。
这一实例告诉我们:现有的人员和设备保护用除尘系统也可以整体的、跨建筑物的进行优化和现代化改造。最后,这一中央集成式的排尘系统在全面启动工作后又利用SMEPAC-Lactose测试系统对管道中的关键部位、设备和CLS单元(中央除尘排尘装置)进行了检验,得到了很好的检测结果。
撰稿人 | Hans-Joachim Adlhoch
责任编辑 | 胡静
审核人 | 何发
2024-09-23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