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GLP-1格局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PDB药物综合数据库
数据显示,在国内样本药店中,共有7种GLP-1有销售数据。其中,进口药物有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礼来的度拉糖肽、赛诺菲的利司那肽与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及司美格鲁泰;国产药物包括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与豪森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
图1: GLP-1类似物各品种历年销售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PDB药物综合数据库
PDB药物综合数据库
从数据趋势来看,GLP-1药物在国内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2年H1整体市场规模已达约4.7亿元。其中,艾塞那肽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GLP-1药物,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GLP-1之一,可惜在中国并未打开市场,随着竞争者的增多,销量逐年下滑。
礼来的度拉糖肽近两年来销量迅速上涨,在2021年一度超越除利拉鲁肽外的所有GLP-1,在市场中占比约20%,且数据还在不断向好,2022年H1已占领了近30%的市场份额。这与其在2020年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有关,在医保的护航下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利拉鲁肽是全球第一款每日一次使用的GLP-1,相较艾塞那肽的一日两次,在当时已属于长效。数据上可以看出,利拉鲁肽一直处于国内GLP-1市场的王者地位,2019年其销售占比高达92.2%,后虽然逐渐下降,但依旧是在中国卖的最好的GLP-1药物。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利拉鲁肽的王者之位就快要易主了。自2019年一周一次给药的度拉糖肽销售额猛增,利拉鲁肽在市场中的占比开始逐渐减小。2022年H1,司美格鲁肽一骑绝尘,使GLP-1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预计司美格鲁肽将将大幅改变国内GLP-1格局。
在这三大王者GLP-1中,利拉鲁肽与司美格鲁肽均由诺和诺德研发。就当前局面来看,利拉鲁肽销量的下降,极有可能是受公司内部营销策略的影响,为了给新产品腾出市场空间。
未来,司美格鲁肽销售额超越利拉鲁肽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诺和诺德将依旧稳坐GLP-1“第一把交椅”。
从PDB样本医院数据来看,贝那鲁肽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这两款国产GLP-1在国内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几乎是被进口产品碾压。相较进口药物,贝那鲁肽需一日注射三次,且需在餐前5分钟注射,条件较为苛刻,且价格比同为短效GLP-1的艾塞那肽更高,导致其在国内销售不佳。
豪森药业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是中国首个长效GLP-1药物,一周只需注射一次,且2020年进入医保后价格显著下降。数据显示,近两年来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销量已有上涨趋势,未来,依托其依从性与价格优势,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可能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国内已有大量企业布局GLP-1药物。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CPM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中注册申报信息显示,利拉鲁肽国内在审的仿制药临床申请有23条,审结的临床申请有13条。通化宝东、连云港润众、广东东阳光等多家公司已对此布局。
一方面,由于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的专利期即将到期,国内的仿制药企纷纷发力,预计专利期到期后仿制药就会陆续上市瓜分市场分割;另一方面,针对GLP-1靶点,众多国内药企已经在创新药的研发进程之中,例如恒瑞的诺利糖肽、信达生物的IBI362与石药的TG103等。
上月,CDE官网显示,礼来制药的GLP-1R/GIPR 双重激动剂替尔泊肽注射液在国内申报上市,这是全球首款GLP-1R双靶点降糖药,每周用药一次,且在大型III期临床中头对头击败司美格鲁肽。但是替尔泊肽已经错失了国内GLP-1先发市场,能否凭借更优异的疗效后来居上还不得而知。
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GLP-1药物占全部降糖药市场的12%,北美比例最高,达14%,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皆占5%左右,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仅为百分之一。中国的GLP-1市场空间尚有巨大潜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在此布局,GLP-1能否如胰岛素一般引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