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因素分析
1、原料药
原料药的化学结构式对制剂的稳定性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例如,如果药物结构式中含有酯键、酰胺键,那么这类药物就会受到酸、碱、湿、热环境的影响,可能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水解杂质。在处方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是药物与辅料的相容性、接触方式、药物周围的微环境pH值、制剂中的含水量等因素。例如,在原辅料相容性试验中可能会发现某种辅料容易引起药物的降解,这时应慎重考虑该辅料的使用;辅料的酸碱性(如辅料的表面酸碱残留引起的酸碱变化、辅料中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引起的酸碱变化),有点药片的pH值应注意控制在保持主药稳定的pH值范围内;湿法制粒中颗粒水分的控制,包材选择不当引起的稳定性中制剂水分的增加等。主药敏感因素的评估可以通过药物化学知识、文献报道、降解试验等方式进行评估,不但可以快速确定敏感因素,还可能发现对敏感因素的敏感程度如何,有时根据结构进行的理论分析可能与实际降解方式是不相符的,某些进口标准中规定了多个理论降解杂质,实际上根本不会产生,完全是一种“烟雾弹”,因此要注意理论分析与具体实验结论相结合去判断药物的降解杂质,“仿产品不是仿标准”。
2、辅料
辅料对主药稳定性的影响常见的是与药物直接接触发生反应。例如氨氯地平片USP标准中就规定了几种加合物杂质,这些杂质是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药物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吐温80可使维生素D3稳定性下降。辅料对制剂稳定性的评估可以通过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光照、高温高湿)、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进行考察。
二、非处方因素
1、热(温度)
热(温度)是制剂中杂质来源的常见因素,因为其不仅仅会引起杂质的产生,还会加速杂质的产生。在制剂生产中,如果药物对温度敏感,在某些工序如颗粒干燥时应注意不要采用高温或缩短干燥时间。此外,在固体制剂的生产工序中,凡是可能产生“热”的工序都应该进行考虑或控制,如流化床干燥、包衣、压片等环节。如果在制剂成品的有关物质检验中发现与原料药相比杂质量增加了,那么应该对杂质产生的环节进行研究,例如总混颗粒没有杂质变化,仅仅是压片后发生了杂质增加,就有可能是压片环节压力产生的热,这时调节压片速度、调节压力、减少作用时间,可能会减少杂质的产生。同样,如果发现包衣环节会引起杂质增加,那么就应该考虑快速包衣、减少干燥时间等措施。
2、光
光反应是药物吸收阳光中的蓝紫光、紫光和紫外光引起的。其中紫外光影响最大,因为其波长短,能量大,容易激发化学反应。在处方开发前,应根据文献调研确定光敏感性,是溶液对光敏感,还是固体敏感,敏感程度多大?如果发现对于光很敏感,就应该考虑采用相应措施了。例如,采用茶色包材、双铝包装、带遮光剂的包衣等对制剂形成一种保护。对于对光照条件要求非常高的制剂,可能要考虑在生产车间内采用光线很弱的灯光。光反应的降解机理有时非常复杂,仿制药研发中应注意对国外专利、国外文献的利用,从中会发现更加科学的机理。
3、湿度(水分)
环境中的水分、辅料中的水分对制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含水量越多,湿度越大,药物的降解越严重。药物可以通过水解的方式降解,因此降低水分、设计防潮包装、选择恰当工艺是首要考虑的方面。例如,药物对湿敏感,可以选择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干法工艺、也可以根据敏感程度考虑湿法工艺,那么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湿法制粒的时间应尽量减少,在干燥中应控制颗粒的含水量,可能需要控制上下限。有些主药对湿度非常敏感,可能需要控制车间的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在辅料种类的选择、含水量的控制上也可能需要进行考虑。
4、氧
氧无处不在,空气中的氧是引起药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对于易氧化药物需要多种方式对氧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剂,如BHT、BHA,这些抗氧剂发生氧化时首先被氧化使主药免遭氧化,抗氧剂的选择与其抗氧机理有关,其含量的选择可根据加速试验的消耗量进行设计。如果发现参比制剂处方中含有某些抗氧剂,就可以判断药物对氧敏感。在制剂所用的溶液(如水)内部和包装容器中都可能还有一定的氧,这些可能足以使药物发生降解反应,产生大量降解杂质。有时可以采用惰性气体氮气来驱除氧,可向水中通氮气至饱和,能去除绝大部分氧。辅料中含有的过氧化物杂质也应该引起重视,如PVP中的过氧化物,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对辅料进行杂质控制,制定内控标准。
5、包装
药物受到光、湿度、氧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包装来排除干扰。当处方、工艺设计无法全部解决上述影响因素的影响时,就可以考虑包材的设计。例如,设计合适的药片周围的空间可以减少氧和水分的存在,如瓶子的大小,泡罩孔的大小。对于瓶装制剂,有时需要考虑加入干燥剂,这时干燥剂的种类、重量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对于对氧敏感的药物,包材的氧透过情况需要考虑,玻璃瓶也是一种选择。对于注射剂,应根据包材相容性指导原则进行相容性研究。包材的选择可通过影响因素、加速、长期试验进行证明合理性,相关试验设计可参考ICH、中国药典和CFDA相关指导原则。
小结
酸、碱、热、光、氧、湿等因素对药物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的降解试验设计可以为药物稳定性评估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参考,因此应该重视降解试验的设计(尽量模拟实际,采用较弱的条件)、数据分析和对正式稳定性试验的预判。处方和非处方因素多种多样,当遇到不稳定药物的时候,应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总结药物的降解途径、降解机理、敏感因素,在处方工艺开发、包材选择时通过合理设计,规避风险。
杂质控制策略应结合制剂源头(主药、辅料)、过程(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和终点(药品、包材)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深刻理解。分析人员从传统的被动式研究转化为主动性思考,这对研发团队协作,人员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