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湖北19省中成药联盟有157家企业的182个产品参与报价,采购规模近100亿元。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企业中选率达61.78%,产品中选率达60.98%,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以下是我平台对中标产品及其原料保障能力的具体分析:
01、中标产品向龙头企业聚集
从中标企业比例来看:银杏叶片和丹参注射液这两类产品在集采后供应集中度明显提高。银杏叶片国内生产厂家有61家,集采中标企业有14家,占比22.95%;丹参注射液国内生产厂家有39家,中标企业有6家,占比15.38%;小金丸国内生产厂家有16家,中标企业有7家,占比43.75%;双黄连口服液国内生产厂家有12家,中标企业有5家,占比41.66%。其余中成药生产企业数量不多且产品类型较为集中,因此企业中标率也明显提高。
也就是说,中成药大品种供货企业明显集中,由过去的多家生产企业供货改为集中到1、2家龙头企业手中。
02、中标产品原料普遍涨价
从中药材综合200指数看:近5年,周期性规律加上人为因素,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持续在高位运行,不仅让圈内人热情高涨,同时也成为了圈外人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美元的连续超发,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剧,作为大宗农副产品特别是刚性需求明显的中药材原料,更是首当其冲;同时,随着产销对接加快,传统药材市场的经营者缺乏生存空间,唯有通过囤货待涨来赢利,反噬采购方。
分析中标中成药涉及中药材原料上看:理血药出现频率占比较高。本次111个中标产品涉及原料品种数有44个,需求集中在理血药上,其中原料出现次数≥30次的占比7.58%,如银杏叶;原料出现次数20-30次的占比12.63%,如当归、三七;原料出现次数10-20次的占比16.92%,如乳香、川芎、丹参、麦冬、甘草、红花、牛膝;原料出现次数≤10次的占比56.31%,如:赤芍、地黄、桔梗、桃仁、五味子、枳壳等。
从原料行情涨跌看:上涨品种占比较高,整体成本普遍偏高。44个中药材品种中,上涨品种有29个,占比65.91%,下滑品种有6个,占比13.64%。
在下滑品种中,跌幅≥30%的有1个,占比13.64%,如:大蠊;跌幅<30%的有5个,占比11.36%,如:冰片、黄芩、半夏、木鳖子和金银花。
03、原料涨价带动生产成本提高
从中标产品的原料消耗测算分析:高需求品种和低需求品种占比持平。需求量大于等于100吨的有15个,占比48.38%;需求量<100吨的品种有16个,占比51.62%。
在原料消耗≥100吨的品种中,需求≥1000吨的有4个,占比12.90%,如麦冬、当归、三七、地黄;需求在100-999吨的有11个,占比35.48%,如:银杏叶、枳壳、丹参、大蠊、草乌、五灵脂、木鳖子、枫香脂、甘草、柴胡、灯盏花;
原料消耗<100吨的有16个,占比51.62%,如:连翘、麝香、黄芩、金银花、太子参、半夏、牛膝、冬虫夏草、乳香、五味子、黄连、红参、冰片、山楂、人参、黄芪。
从中成药成本涨跌看:受原料普涨影响,生产成本提升的中成药占比较高。成本上涨的品种有9个,占比52.94%;其中涨幅≥30%的有2个,占比11.76%,涨幅在<30%的有7个,占比41.18%;成本下降的品种有2个,其中跌幅≥30%的有1个,占比5.88%,跌幅<30%的有1个,占比5.88%。
中成药的生产成本上升,近两年主要是中药材原料成本,其次是添加剂、调味剂等辅料,以及包装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上升。
04、中药集采将影响原料供应和价格稳定
(1)中标企业无法履约,成药生产受影响。2020年下半年至今,连翘、地黄等大宗原料出现翻倍上涨行情,且仍有继续上行趋势,生产企业无法保障原料稳定供给问题。若集采方案允许中标企业提价,则违背了同等质量下低价中标的游戏规则;但若不允许提价,那么中标企业极有可能赔本履约,甚至中标即死。
(2)极易出现垄断原料行为。特别是一些热销产品,如连花清瘟系列、双黄连系列、血塞通、血府逐瘀胶囊、活血止痛、肾衰宁胶囊、川贝枇杷止咳和杏苏止咳等产品的核心原料,有可能成为明显的“狙击”目标,资本炒货商也就更容易“围猎”中标产品的一种或几种原料。
2、从中药材价格稳定看:
(2)中药材中的部分品种极具金融属性。中药材的农副产品属性决定中药材种植依然需要“靠天吃饭”,但是在面对生长周期长,种植难度高、生产不易恢复的品种,其金融属性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三七、人参、当归、党参、西洋参等,不排除行情出现再度上行。
本文来源于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2024-09-04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