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是什么概念?它的重量可达0.4吨,可以堆满40个足球场,连起来可以绕赤道12圈。由此,不少厂商也纷纷瞄准这一赛道,向“睡眠经济”进军。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0年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44.42%,预计未来随着睡眠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产品类型不断增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21年将冲高至4173.2亿元,增长率超10%。
虽然睡眠经济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但大部分失眠常用药物都是仿制药,在国内存在多家竞争对手,易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对此,一方面我们应当关注睡眠领域相关药物生产企业(着重关注不良反应较小的常用安眠药物non-BZDs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另一方面,应当关注切入睡眠保健品的医药企业,尤其是涉足目前比较火热的褪黑素、GABA(γ-氨基丁酸)等的布局。后文挑2家比较重要的公司介绍。
助眠药物需求爆发?“睡茅”呼之欲出
首先介绍的第一家公司是恩华药业,是国内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二十多年来,公司集中资源从事中枢神经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拥有国内最丰富的产品线,形成了公司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当下公司估值处于历史水平低位,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忧精麻药品下调国家定价和集采风险。公司产品大部分是国家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这类精麻药品由国家直接定价,不参与集采。之前精麻药品定价权转交给医保局曾引起大家关于精麻药品大幅降价的猜测,但目前未见有此意向。此外,大部分国家管制精麻药品在国内的生产厂家有限,竞争对手少,政策壁垒高,很难通过竞争方式大幅降价。公司的二类精神药品部分品种已纳入集采,但是收入占比对公司影响有限。公司大部分药品条线都已延伸至原料药生产,具有更多成本优势。
公司所处赛道顺应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公司产品集中于神经领域,大部分产品应用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领域,部分品种也可以直接治疗睡眠障碍。精神疾病领域属于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因其与“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发展大趋势相符,属于典型的蓝海赛道。业绩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92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1.79%;实现归母净利润6.73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7.76%,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近3年来,随着失眠人数的急剧增加,褪黑素类保健食品的销售量增长两倍以上,未来市场空间较大。近年来,我国改善睡眠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各类助眠产品异军突起,竞争日趋白热化。据了解,褪黑素类产品品牌超过300个,每瓶零售价在80元—200元之间。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平台查询发现,目前,主要原料为褪黑素的保健食品共有124个,进口褪黑素类保健食品105个。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鹤松表示,在改善睡眠功能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类产品占80%以上。褪黑素类产品配方较为固定,以“褪黑素单方”“褪黑素+维生素B6”为主,合占90%以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崇明表示,近年来,关于褪黑素的医学研究逐步深入,预示褪黑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褪黑素外,还有γ—氨基丁酸、茶氨酸和甘氨酸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出现了大量改善睡眠的植物OTC类产品。根据睡眠白皮书预计,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多亿元,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褪黑素未来的市场空间较大。目前,我国以褪黑素为主打产品的企业包括汤臣倍健、仙乐健康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褪黑素类保健食品的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3—5年,褪黑素类保健食品的销量将是保健食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品种,成为保健食品领域内最具活力的版块之一。
褪黑素原料供不应求
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辅酶Q10等5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正式施行。按照要求,以褪黑素为保健食品原料时,可以以单一褪黑素原料备案,也可同时加入维生素B6作为原料进行产品备案。褪黑素保健食品原料剂型以片剂、颗粒剂、硬胶囊、软胶囊为主,纯度要求达到99.5%以上。吴崇明介绍,我国褪黑素原料通常由制药企业制备,由制药企业完成原料生产后提供给保健食品品牌企业或代工企业生产褪黑素类保健食品。
目前,褪黑素原料生产技术门槛较高,生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吴崇明表示,自2016年以来,褪黑素原料市场受国家环保力度加大的影响,部分环保不达标的褪黑素原料生产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剩余企业的开工率也受到较大限制,导致行业供给能力降低,褪黑素原料供不应求。
褪黑素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王鹤松表示,年轻人体内褪黑素并不缺乏,额外补充褪黑素会造成身体分泌功能受到抑制,使褪黑素分泌减少,这样反而会加剧失眠症状。因此,除了因自身褪黑素分泌减少外,不建议年轻人补充褪黑素来改善失眠症状。
吴崇明指出,尽管褪黑素具有改善睡眠的功能,但主要针对三类失眠人群有效,即褪黑素分泌减少型失眠、生物节律失调型失眠、快速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并不是所有失眠都适用。事实上,一般在40岁前不需要补充褪黑素,40岁以后出现因缺乏褪黑素引起睡眠质量问题可适当服用。
据介绍,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吲哚胺类物质,由大脑松果体分泌产生,能够促进昼夜时间管理,在人体内发挥着许多复杂的作用。其中一个最重要环节就是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使人能够快速地产生困意,进入睡眠状态。褪黑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呈现夜峰昼谷的节律变化,并随着年纪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降低10%—15%,5—10岁时分泌水平最高,60—70岁时分泌水平极低,导致睡眠功能失调,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内褪黑素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生活节奏紊乱。
专家不推荐长期服用褪黑素
“褪黑素类保健食品既不能代替药物,也不能当作普通食品使用。”吴崇明提醒,人们服用褪黑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各自症状和年龄决定用量,千万不可盲目使用。
业内专家表示,褪黑素在自身分泌缺少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补充剂来摄取褪黑素。但目前褪黑素只被批准作为保健食品生产,不作为治疗失眠药物使用。也有团队研究发现,褪黑素类产品不具备治疗失眠的功效,而只是对睡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实验表明服用褪黑素后,产生的作用也是逐渐减弱的,对睡眠质量差、易醒、早醒和浅意识睡眠等问题的帮助甚微,更不用说替代药物治疗失眠了。
吴崇明表示,目前,大多数褪黑素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标注为“睡眠不佳者”。而使用这类产品的副作用,除少数产品提及“自身免疫症状(类风湿等)及甲亢患者慎用”外,大部分产品均标注“无副作用”,事实上并非无副作用。
在较短时期内,通过服用褪黑素来改善睡眠问题应该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服用是否安全尚不确定。业内专家提醒,不推荐长期服用褪黑素。服用外源性褪黑素时间过长,会导致自身分泌的减少。当停用褪黑素时,很有可能无法恢复或恢复一部分分泌褪黑素的功能。会对摄入的外源性褪黑素形成依赖性,也许会导致睡眠功能紊乱和内分泌系统紊乱,从而加重失眠症状。
睡眠产品需要创新升级
随着人们对健康睡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类助眠产品也随之出现,从助眠APP到智能助眠眼罩,从助眠手环到睡眠喷雾,还有各类助眠床品、助眠食物,五花八门。失眠人群不惜砸钱试错,只为买到一夜好眠。
然而,睡眠质量没有明确统一的评判标准,效果是无法衡量的,如果用户不能直观看出使用产品后的改善,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失眠群体的痛点。且市面上的大多数助眠产品,都缺乏行业的标准规范,不过是商家用噱头概念炒作,消费者图新鲜买安慰而已。
张丽医生表示,长期睡眠不足,身体会变得不堪一击,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等患病风险直线上升。睡眠不足,无法抵挡病毒的侵袭,维护体内免疫系统稳定的能力就会下降,要想不生病,那就通过充足的睡眠来提高免疫力。
《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也提到,喜欢运动的人群失眠困扰比例仅为10%,相较于有失眠困扰的成年人的比例低了近28个百分点。
需求的旺盛和有效供给的不足,可以说是睡眠市场不容忽视的现状。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攻关核心技术上持续加大投入,把现代尖端科技运用到睡眠产品的创新升级上,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无疑是发展“睡眠经济”的有益探索。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表示,睡眠技术可能是智能手机之后,大家一直在寻找的下一个最大的智能硬件风口。
“中国的睡眠市场仍然是个尚未充分开发、格局未定的产业新蓝海。”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睡眠产业分会执行会长汪光亮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提升高质量睡眠的诉求越来越清晰,以及传统家纺的产业化升级、睡眠医学及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睡眠产业将成为中国健康消费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格隆汇,艾媒咨询,中国食品报大健康产业,艾媒网,工人日报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