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与参议院共和党人举行的两小时会议中,特朗普表示,已准备约100份行政令,计划在2025年1月20日就职首日签署。这些行政令或涉及关税、边境等多个敏感领域,将为全球金融市场定下基调。
自从上个月特朗普提名“疫苗怀疑论者”小罗伯特·肯尼迪出任下一届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后,美国的医药产业一直笼罩在愁云之中。
今年9月,小肯尼迪曾在《华尔街日报》刊发署名文章,阐述自己的“MAHA”理念和具体计划。MAHA核心任务是扭转慢性病流行,并将此归咎于美国大型食品公司和制药公司,认为这些行业利用游说力量以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来获取最大利润。
在该消息出现之后,全球知名疫苗制造商们股价暴跌,其中Moderna下跌6%,辉瑞下跌近2%,德国公司BioNTech收盘下跌7%,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下跌2%。美国生物科技指数(XBI)也连续大跌,跌幅超过10%。
此外,关税战争及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也让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未来情况不明朗......
CXO一哥“利剑”高悬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明确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消除美国在所有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这意味着,美国在医药行业可能会继续采取强硬立场,尤其是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对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限制可能加码。
这对药明康德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美国的“制裁”会对药明康德的业务产生多大影响?2024年初至今,该“制裁”事件反复升温,导致药明康德股价持续下跌,累计跌幅已超过20%。
药明康德的业务高度依赖美国客户。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下降6.23%;实现归母净利65.33亿元,同比下降19.11%。其中,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人民币176.2亿元,占比公司总收入277.02亿元的比重高达64%。
且由于下游全球创新药市场中美国影响力较大,占据61%的市场份额。所以,美国制裁下,若药明康德不能承接美国客户的订单,即使寻找美国市场之外的其他区域客户替代,但显然除美国外只占40%市场份额的客户,不能完全补上美国市场的“缺口”。
美国大选之后,特朗普政府上台,对于《生物安全法案》的立法演变有何影响?在药明康德举行的Q3业绩说明会上,作为国内CXO龙头和生物安全法案直接相关方,众多投资者围绕法案进展和公司在美经营前景不断发问。
药明康德副董事长、全球首席投资官胡正国称:“生物安全法由尚在任期内的本届国会发起,美国大选对尚在立法流程中的生物安全法没有直接影响,该法案能否在本届国会任期内通过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2023年底,《生物安全法案》出炉,随后美国参众两院陆续推动立法程序,意在借“国家安全”之名禁止外国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做生意,药明康德位列其中。
2024年,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800家,前三季度在手订单438.2亿元,同比增加35.2%,创历史新高,按照在手订单转换周期12-18个月来看,中长期公司业绩修复非常乐观。
直至2024年末,美国宣布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最终协议文本。意味着药明距离可能制裁的时间或又后延一年。
美国“制裁”是否落地,还未可知,但药明康德已经着手准备迎接新一轮繁荣了。
2025年1月在美国召开的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药明康德表示公司有信心2025年将比2024年表现得更好。药明康德正踌躇满志准备扩大资本开支:公司将继续加速全球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D&M资本支出将翻倍,当前全球范围内同时有6个site在建,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作为医药创新“卖水人”,药明康德帮助创新药企进行研发、生产、销售,行业景气程度仰赖医药行业投资热度。在今年1月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药明康德透露了一组“恐怖”数据,证明了公司当前在全球创新药外包领域的统治地位:
2024年,FDA批准了60款新药,31个小分子新药,药明康德生产了6个,占19%。在“猎药人”杂志发表的2024年最具影响力的10种分子中,药明康德就生产了7种。可以说,药明康德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巨头离不开的伙伴。
生物安全法案“阴霾”或长期存在
在近日召开的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透露了不少医药行业对特朗普2.0监管方面的初步解读与调整。部分专家认为,此次特朗普上台后,中国创新药潜力有望得到更多释放。
但同时也存在一种声音:2025年,《生物安全法案》的立法流程大概率还会卷土重来。
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赞同,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高管杨涛表示,“明年法案大概率还会被祭出来恐吓国内CRO公司,某些议员会再度串联发起立法流程。在中美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美国试图保持细分领域的优势,而美国相关议员对于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判断存在偏差,这在短时间内无法逆转。”
2025年1月17日,中国CRO巨头药明康德宣布,出售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其将位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和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两个工厂出售给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医疗技术测试、临床和监管咨询公司NAMSA。
这已经是最近1个月以来,药明系第三次抛售海外资产。这些动作也可视为应对《生物安全法案》风险的措施:
邵丽竹
何发
2024-12-31
2025-01-23
2025-02-27
2025-01-17
2025-01-07
2025-02-12
2025-01-22
本文深入剖析了郭学平博士从透明质酸技术革命到合成生物学前沿的三十年探索,揭示了中国生物制造从追赶到领先的关键路径,并为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了战略思考。
作者:崔芳菲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