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表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据了解,这也是“三医联动”首次被写入《报告》。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际上,从2009年提新医改时,就提出三医联动,但现在的医改大多都还是在单独的改某一项。
曹健说,近年来涉及医药这一项的改革最多,通过大幅降低医药的价格来降低医保支出。但对医保支付体系及公立医院改革涉及较少。并且目前的改革比较分散,医改涉及的部门、系统较多,所以单系统、单向的措施,很难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长期以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公众看病负担等医改目标被屡屡提及,但实际取得的效果有限。
对此,曹健表示,需要通过三医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具体来看,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三医联动”体现为除以药补医机制外,还包括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综合改革。在医保体系建立健全方面,“三医联动”需将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同步提高。而在医药流通改革方面,联动改革就是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
到底该如何三医联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告诉记者,三医联动靠医保统一协调三者关系。老百姓获得的好处,一是通过方便就医,二是解决看病贵问题。所以,首先改革公立医院,促进社会办医,让全科大夫走出来,专科大夫在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分级诊疗。
刘国恩表示,通过医保支付手段把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即一方面提高对老百姓的保障力度,同时通过支付手段改革,提高医生积极性。改革使医保按照病种结算,相应的药品器械成为医院的成本,将改变其开“大药方”的行为,因医院使用药品越多越贵,医院就要负担更多。这种情况下,药品价格改革不会面临太大的压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