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行业发生的种种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但这种种具象中,感觉有股力量发挥着某种作用,无论是政府鼓励发展创新型的研发模式;一致性评价带来的行业洗牌;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技术壁垒事件等。
作为药机行业的一名新人,已经让我有诸多的体验和感慨,除了深深意识到中国制造的大不易之外,也有机会深入反思行业的瓶颈和问题究竟在哪里?针对很多工程项目与设计不符造成的种种问题,深有同感。从事药机行业之前,我曾经从事过多年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与药机行业相比,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问题大家均已知晓多年,但是大家都谈出些感悟也许确实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讲到中国的工业工程的概念,不能不谈成本和工期,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实施的成败。关于成本问题,涉及到的是钱袋子;关于工期问题,涉及到的是甲方计划。发生状况最多的项目一定要先满足这两个条件,钱不是很富余,工期又很紧张。所以,国内有些企业如果与国外的供应商签约时,便很能够理解做个项目为何那么多事?为何需要那么多的规范?为何需要如此长的时间?为何需要那么多钱?为何做测试需要那么多的样品?为何做个设计变更如此难?但是,当供应商是国内或者身边的一家企业时,这类事情完全转变成了另一种心态,预算自然要比国外企业便宜很多。事情本身可以理解,但我想提醒的是,时间一定要计划好,为了一定要在某个时间点上进行剪彩的项目都很危险。充足的时间是做好一个项目的关键,而实际情况恰恰不容乐观。举目四看,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比比皆是。除了竭尽全力去满足和适应,还想问问甲方:如果时间不太急,最好还是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别为了赶时间牺牲了而项目的质量。
项目过程频繁发生的设计变更,恐怕是更加严重的问题。从文化底蕴来看,重意象不重写实,重感性不重理性,重形式不重内容,乃至于重交情不重事情,重感觉不重数据,重结果不重过程。比如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一般都会有一个有很具体的URS,但各个环节对其的重视和理解程度是否一致?甲乙双方不同岗位和角色对其的理解是否达成共识?除了写出来的部分以外还存在哪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款?URS本身某些条款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其中某一项在设计之前的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或测试,而之后在某一个时间上去补课,进行项目设计变更算是代价比较小的措施了。所以,当缺乏契约精神的人群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应当矫枉过正地去理解和重视在项目立项阶段和出具项目技术方案等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去做工作。
恐怕已经等不到做好工程项目的准备,寒冬便要来了。虽然中国的药机行业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给我们留出来的时间已经很少了。试想如果有40%的药厂在两年之内被整合、兼并或重组的话,药机行业接下来一定会发生连锁的反应。我们面对的一定是生存问题大于发展的问题,当寒冬来临的时候,哪些企业可以留下来生存并发展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