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持一张诊疗卡就能在任一医院看病,那将多方便,遗憾的是,目前各医院还不能互通互认。请关注——全国健康卡为何遭遇推广难?
2012年,河南首发全国居民健康一卡通,期待推进全国居民健康信息互通互联。然而,一年多过去,居民健康一卡通推行速度并不快,大多数医院仍然使用医院自己的诊疗卡。
事实上,自2009年起,国家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信息孤岛难题,然而成效不大。如今,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确立时间表,要求2015年实现信息共享,并将推动医院信息化列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医疗信息互通提升医院效率
自2005年起,我国医院陆陆续续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大多数医院实现了医院内部的信息互通。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患者的诊疗记录等,都记录在一张卡里。医疗信息互通有很多优势,比如,医生可以很方便的查阅病历信息、共享检验结果,提升医院效率。
2009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开始研究我国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国家启动3521工程,即建立电子病历、电子档案、传染病直报等五大系统,2012年国家发行首张居民健康一卡通,在部分省份实现省内医院共认一卡通,明显减少了差错,节约了资源,提升了内部绩效考核精细化能力和基层医疗能力。
一位来自辽宁的医院院长说:“国家居民健康一卡通效果明显。因为信息互通,新农合才能实现跨地域的即时结算,这为农民尤其是流动农村人口带来了极大便利。”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制订总体目标,即2015年实现全国卫生计生机构信息网络安全互联共享,2020年实现全员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互通,重点任务是普及居民健康卡与远程医疗,实现全国“一卡通”。
使用同一张卡让医院“大动干戈”
然而,并不是所有医院的院长都认可居民健康卡,推行全国居民健康一卡通的困难不小。比如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各医院使用的软件系统不同、开发公司不同、标准不同,如果统一,要投入大量经费。这些经费谁来出?医院院长们有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技术是难题”,北京一位三甲医院院长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们将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请示卫生部门,当时的答复是,目前没有相关规则。于是我们自筹经费,埋头做自己的内部信息化建设,十几年过去,各大医院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现在开始让我们统一使用一套系统,可我们内部的系统哪有那么容易改变?如果改变,医院势必要拿出巨额费用进行信息化改建,资金从哪里来?”
“要马儿跑,还要马儿跑得欢,但是不喂马儿吃草,医院不太可能接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院长告诉记者。
“技术不是难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医改专家王虎峰表示,“问题在于使用全国统一的卫生计生委推出的‘居民健康一卡通’,这对公立医院和医生的好处不大。如果全部使用同一张卡,各医院的诊疗费用、用药情况、患者信息将全部公开,同样的病,在这个医院花费多少钱,那个医院花费多少钱,将一目了然;另外,基层医生尚不习惯使用信息卡,不喜欢记录病历,不希望自己的诊疗情况外泄。”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表示:“从原则上讲,医院数据不仅仅是在医院内部共享,也应该在社会上共享,但目前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要求医院必须公开”。卫生计生委已经下定决心,将在全国44家部委管理医院首先推动这项工作。
顶层设计应首先做好基本数据库
谈起医院信息化,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有很多话要说:“我认为一张卡可以承载所有的医疗信息,甚至未来可以不用再做健康卡,用身份证、手机就可以去医院看病”。
“如果要破解医院信息孤岛,应有四个维度”,廖新波表示,首先应注意顶层设计,不要停留在讨论阶段,而应该有效的执行,使各医院、各部门、各系统的信息联系起来。另外,卫生部门应制订政策和标准,注重监督和评估,确保医疗数据完整,不被改动。
侯岩坦言,以前,医院信息化没有全国统一标准,没有顶层设计,目前的医院信息化都是各医院自己摸索做起来的。“据统计,卫生系统现有70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互不联通。所以卫生计生委目前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做卫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推动互联互通。目前各医院在点上的经验很多,医院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做得非常好,但现在应把数据拿出来共享。”
大连市中心医院院长孙喜琢建议,顶层设计应首先做好我国基本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国家统一做一个疾病编码的数据库,再做医疗服务编码的数据库,任各医院公开使用,这样既有标准,同时也节省医疗机构另建数据库的资金。
2025-02-12
2025-02-27
2025-02-03
2025-04-10
2025-02-05
2025-02-14
2025-02-0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揭示其对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积极影响。数字化转型理论为医药供应链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协同、预测与决策支持、智能物流等方面。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强化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还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运营成本。本文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药供应链将更趋向于智能化和个性化,企业需持续跟进技术进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韦颖、厉欢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