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原料药市场上,仍存在着无序竞争的问题。即使是有着很多达到世界先列水平品种的原料药企业,也不得不去应对部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事实上,激烈的竞争会进一步导致产能低下。要改善这种局面,既要靠国家政策规范的进一步引导,也要靠生产企业的理性经营和市场自律。
我国是原料生产大国,但是从去年以来,随着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环保、汇率、制造成本的上升,以"二高一资"为特征的原料药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今年1~5月份,我国西药原料出口额仅为10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占比48.48%,在出口总额中占比下降明显。
海正药业是国内率先发展特色原料药,并开始向制剂国际化转型的制药企业,该公司战略与管理委员会主任朱康勤说,当前,我国医药外贸出口凭借资源优势、人口红利优势走出的低成本、规模效应发展之路已到尽头。2000年至今,我国原料药生产成本已上涨了4倍,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原料药企业必须重新考量市场机会和自己的定位。
事实上,在我国医药外贸出口增速放缓的同时,一个新的现象颇为引人注目,那就是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和基层医药市场的苏醒,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近年来,跨国药企通过与本土企业合资、合作分羹我国基层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
辉瑞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表示,目前,跨国药企面临研发成本高的瓶颈,由新药销售推动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研发外包、仿制药销售已成为跨国药企新的研发模式和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跨国药企在新药研发中70%以上的研发费用投在三期临床试验中。为降低临床试验费用,他们选择了研发外包,这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会。为提高临床审批效率,印度已经在相关法规上进行了诸多改革,成为跨国药企研发外包最青睐的国家。吴晓滨说,跨国药企对中国二、三级市场兴趣浓厚,但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进入不了,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开发已成为其共识。
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西成药出口额仅为11.4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7%。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表示,西成药出口增长是出口商品结构变化重要的指标之一。目前我国西成药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资、合资企业产品,或者是代加工贴牌产品,真正本土品牌产品出口凤毛麟角。
"中国需要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制剂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达到国际水平,在仿制药领域有所作为。比如,海正药业(占股51%)与辉瑞公司(占股49%)的合资,是有益的探索和经典的案例。"吴晓滨强调说。
朱康勤呼吁,未来国内企业可以考虑组成"联合舰队"进军国际市场,以改变单打独斗力量微薄的现状。
由此多管齐下,才能形成中国原料药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中国一些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过程中,需要积极寻找有意或自然输出的技术,主动接受技术"外溢",并寻求全球专利药到期的资源,加快自主研发,促进国内原料药产业结构升级。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