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医学》杂志15日刊登研究报告说,不同疟原虫在实验鼠体内会因争夺生存资源而相互抑制,如能利用这种机制,或有助于防治疟疾。
在疟疾肆虐的一些非洲地区,人们经常会被多种携带不同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不过,人在感染疟疾后,再被另一种疟原虫感染的情况却不多。过去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和葡萄牙等国同行报告说,通常疟原虫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会先在肝脏中生长一段时间,然后进入血液感染红细胞。在肝脏和血液中,疟原虫的生长都需要铁元素。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让实验鼠先感染一批疟原虫,这批疟原虫进入血液后会刺激肌体释放一种名为铁调素的物质,控制肝脏中的铁含量,如果第二批疟原虫进入肌体,它们就会因得不到足够铁元素而无法在肝脏中生长。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哈尔·德雷克史密斯说:“现在我们知道身体中不同的疟原虫之间会互相竞争,如果能想办法利用这种机制,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研发防治疟疾的新方法。”
此外,本次研究也说明,在疟疾高发地区,如果要通过补铁来治疗贫血,还应该更仔细地权衡利弊,以免补铁增加疟原虫重复感染的风险。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经蚊子叮咬传播,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有78.1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多数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