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苏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开始了一项全新的实验,就是利用丝绸提取的丝蛋白与人类干细胞相结合培育仿生皮肤。这意味着,人造皮肤如果研究成功,那么未来的烧伤病人想用多少皮肤就可以用多少皮肤,而且不用再忍受植皮带来的痛苦。
苏州大学科学家之所以想到用蚕丝来造皮肤,是因为近年来科学家频频利用蚕丝作为精密外科手术和眼科手术的缝合线,蚕丝表面的丝蛋白基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于是研究者开始考虑丝蛋白是否也可以用于其他地方。
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的细胞都能在丝蛋白上很好地生长,这就意味着丝蛋白可以用于不同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苏州大学副校长张学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利用丝蛋白制备的多孔丝素膜等类似支架结构,可以通过诱导的方式轻易让干细胞附着。
参与研究的苏州大学吕强博士介绍说,首先依据患者皮肤损伤的尺寸,裁剪合适的丝蛋白材料,然后将干细胞植入,随后通过可控的技术,让多个干细胞在丝蛋白构成的材料上生长。再通过对丝蛋白材料的设计,干细胞可以在其中转化为不同的功能细胞,如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表皮层的表皮细胞等,最后生长成一块仿生人工皮肤。
这一切都是在一个生物反应器里完成的,时间大约1~2周,一块类似的人体皮肤就形成了。据了解,根据测算,要想制作巴掌大的一块仿生人工皮肤,所需要的丝蛋白不过5克左右,差不多18个蚕茧就能解决问题。
2025-02-12
2025-04-10
2025-02-27
2025-02-14
2025-03-04
2025-02-14
2025-03-27
制药行业在严格的监管标准下运作,以确保无菌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欧盟良好生产规范(EUGMP)附录 1 要求基于科学评估制定污染控制策略(Contamination Control Strategy, CCS),以理解工艺并应用风险管理原则。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物料的转移,特别是进入 A 级区域。本文探讨了独立快速净化站(Rapid Decontamination Stations, RDS)在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并描述了使用 RDS对物料进行去污并将其转移到灌装线隔离器中的过程。此外,还提供了从制造应用中获得的见解,涉及物料进出灌装隔离器的转移。RDS 符合不断发展的监管标准,优化的装载配置和严格的循环设计标准确保了有效的净化。自动化控制确保了无菌性,从而实现安全高效的物料转移。
作者:Dr. Birte Scharf、Varadharaj Vijayakumar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