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药品附录为制剂向国际接轨开路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1-02-25
经过一年多的争议与讨论,新GMP在无菌药品附录部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在不久的将来,行业内将正式建立一种通过动态连续监测的方式来保证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方式,凭借此,我国GMP将接轨国际标准.

经过一年多的争议与讨论,新GMP在无菌药品附录部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在不久的将来,行业内将正式建立一种通过动态连续监测的方式来保证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方式,凭借此,我国GMP将接轨国际标准。

对此,专家提醒,新GMP在无菌药品生产方面的改造,不仅是软硬件设备的简单投入,更重要的是理解好“动态监测”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实践GMP的内涵,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

强调控制最主要污染源

无菌药品一直是潜在风险最高的一类药品,因此,新版GMP对无菌药品附录部分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引入了国际通用的A、B、C、D四级无菌标准。既力求与国际接轨,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制药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保证GMP标准总体达到国际水平的前提下,对具体规定也给予了一定的灵活性。

对比1998年版GMP,新版GMP的无菌药品附录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充实,其篇幅也从1998年版的约1500字,提高到新版的16章共100条,约1万多字。

据原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钟光德介绍,新GMP在无菌药品附录中主要的修改内容包括:环境控制与国际要求达到基本一致,对层流、关键操作控制区采用国际通用分区和控制标准;将先进的隔离操作技术、吹灌封技术首次列入规范,对无菌保证水平、无菌检查等提出详细和具体的要求;在无菌验证的要求上与国际完全保持一致等。

《医药经济报》记者了解到,在无菌药品附录的修订过程中,是否按WHO及欧盟的标准设A、B、C、D四个级别,实施无菌药品动态连续监测标准是业内专家 和企业讨论得最激烈的内容,其次是环境监测的标准。

此前有部分企业和专家认为1998年版GMP的方法和要求已经能够满足药品质量的需要,并且能够实现节能,但最终新GMP仍然引入了四个无菌标准级别。原无锡华瑞制药的质量部负责人邓海根告诉记者,设立四个无菌标准级别,是出于“人是药品生产中最主要的污染源”的考虑,1998年版执行的静态标准不能与消除人员污染风险的目标直接相关。

关键在于吃透理念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无菌药品附录修订所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冻干粉针、生物制品、无菌粉针、部分小容量注射剂等,这几类产品包含了市场上较大一部分常用药,生产厂家的数量也非常多。

据南昌立健药业常务副总经理王长玉介绍,目前国内除了外资、合资企业以及少部分此前就按照欧盟标准建造生产车间的本土企业之外,大部分国内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进行较大的改造新建工程。

但是王长玉同时也指出,新版GMP从最初的讨论稿成形开始,经过了一年多的讨论之后才最终发布,这个过程使得很多相关的企业对新GMP的理念实际上已经有了较好的接受和理解,因此新规范的落地并未惊动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在这一年多时间已经开始在着手相关的改造工作,并且相当一部分无菌企业已完成了改造。

据悉,为顺应新GMP规范的修订,在2010年底,南昌立健药业按照欧盟标准新建的头孢生产车间也刚刚落成,依据该新头孢制剂车间的建设经验,王长玉提醒仍未着手改造工作的企业,按照新版GMP进行改造最重要的是对动态监测理念的理解,必须对无菌生产车间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造才能够符合新标准的要求。

王长玉说:“这一次改造不能像以往简单地改造空调、地板等硬件措施,在硬件投入的前提下,还要明确我们要在哪些方面达到标准才可能达到‘动态监测’的要求,比如软件系统实现记录的可回溯、新的操作规程等。”

在技术层面上,苏州大冢公司质量总监沈菊平则提醒企业需要在洁净级别的确认和监测方面注意以下内容:

一是在洁净度级别和监测上,新GMP明确A级区确认时的采样量不少于1m3,而在日常监测时并没有如此规定;在洁净区的动态监测上,悬浮粒子需要实行动态监测,这和1998年版GMP明显不同;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还需要对A级区进行粒子监测;明确A级区的监测频率、取样量,及时发现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破坏,但没有规定必须是连续监测。二是新GMP在无菌生产工艺验证方面,如培养基灌装试验的要求,严于原来使用95%可信限和0.1%污染概率的标准计算出的无菌工艺验证可接受标准。三是对灭菌前微生物负荷提出要求,目前国内企业更多地依据最终灭菌工艺来确保产品的无菌,而对于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负荷没有相关要求。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