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并购,借壳上市新玩法
近日,Cullgen与Pulmatrix正式对外宣布达成合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合并前Pulmatrix的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3.6%的股份,而Cullgen的股东则将占据96.4%的股份。合并后的公司将沿用Cullgen的名号,总部落户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并在纳斯达克继续其上市之旅。此外,若Pulmatrix在合并完成时的净现金超过250万美元,其股东还将获得一笔特别的现金股息,具体数额需根据一定调整确定。
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专注于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的研发,该技术旗下拥有三个降解剂项目,其中两项聚焦于癌症治疗,另一项则针对急性和慢性疼痛的治疗。同时,合并预计将为新公司带来约6500万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多个临床里程碑的达成提供资金支持,并预计能够维持公司运营至2026年。作为合并的一部分,Pulmatrix计划剥离其现有资产,包括急性偏头痛候选药物PUR3100及其他基于iSPERSE™技术的开发候选药物。
双方预计,该交易将在2025年3月底前顺利完成。
受合并消息的提振,Pulmatrix的市值从合并前的不足800万美元迅速攀升至超1900万美元。截至今日发稿时,Pulmatrix的股价已涨至每股5.43美元。
业内分析认为,Pulmatrix自2003年成立并上市以来,管线相对单一,虽曾经历过辉煌时期,但如今现金流并不充裕(今年三季报显示,其现金及等价物仅剩1070余万美元)。在此背景下,以合理价格寻求被收购,对Pulmatrix而言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为Biotech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再来看看此次占据主导地位的Cullgen是什么来头。公开资料显示,Cullgen成立于2018年,由熊跃、金坚、罗楹三位行业精英共同创立。其中,熊跃曾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他在早期发现的泛素连接酶基因Roc1/2,为PROTAC领域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也因此成为该领域的权威人物。
金坚则曾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担任化学生物学及药物开发中心主任,而罗楹则是一位拥有三十年生物科技产业经验的资深人士。值得一提的是,罗楹还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其曾在2001年创立创新药研发企业睿星基因,该公司后与日本GNI公司合并成为GNI集团,并在东京实现上市,罗楹还是现任GNI集团社长兼CEO。此后,罗楹又一手推动了GNI对本土药企北京康蒂尼药业的并购,并在2011年成功实现了对康蒂尼的控股。然而,康蒂尼之后三次尝试在香港进行IPO均以失败告终。罗楹再次出手,推动了康蒂尼反向收购美国上市公司CATALYST BIOSCIENCES的策略。两者于2023年10月正式合并为Gyre Therapeutics,康蒂尼也因此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此次Cullgen与Pulmatrix达成合并交易并实现借壳上市,与之前的操作策略如出一辙,可谓是“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在合并生效时,合并后公司的执行管理层也将由罗楹领导。
由于几位联合创始人的深厚背景,Cullgen自成立之初就带有全球化的基因。其投资方中不乏红杉资本、弘晖资本、3E Bioventures、SIG等知名国际风险投资机构。2023年5月,Cullgen还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领投。此前,Cullgen的融资额也均保持在数千万美元级别。
与Pulmatrix相比,Cullgen的现金流状况显然更为充裕。除了融资所得,2023年,安斯泰来看好Cullgen的新型E3连接酶和新靶点,希望通过Cullgen的技术平台推进自己产品管线的研发,两者就此达成了合作,安斯泰来向Cullgen支付了3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如果安斯泰来对先导项目行使许可选择权,Cullgen还有权获得额外的8500万美元,而随后的潜在里程碑金额达到了19亿美元。在国内众多Biotech面临融资困境的背景下,Cullgen的财务状况无疑算得上亮眼。
管线方面,Cullgen目前拥有三个正在或即将启动1期临床试验的降解管线。其中,CG001419是一种口服泛TRK降解剂,正在两项独立的临床试验中研究,分别针对实体瘤和急慢性疼痛。CG009301则是一种用于治疗血癌的GSPT1降解剂,包括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此外,Cullgen已获得中国CDE对该候选产品的IND许可,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为首位患者给药。CG009301还有望用于治疗携带MYC扩增的实体瘤。
除了三个临床项目外,Cullgen还推进了其他几种靶向蛋白质降解剂和DAC,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与安斯泰来合作的靶向细胞周期蛋白的项目。据国金证券指出,靶向蛋白降解剂有望弥补传统小分子抑制剂耐药和难成药靶点的未满足需求,且预计下半年PROTAC药物将迎来关键里程碑,受此催化,跨国药企对与国内拥有相关管线布局的企业达成相关合作的意愿或将加大。
Cullgen的反向并购借壳上市策略,无疑为本土Biotech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去美股上市,或许也是一条值得考虑的理想路径。对于其他本土Biotech而言,可以借鉴Cullgen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上市路径。通过美股上市,企业不仅可以扩大市场影响力、筹集更多资金、实现国际化战略,还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当然,在选择上市路径时,企业还需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因素,找到最符合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Cullgen与Pulmatrix宣布合并的同一天,国内另一家Biotech普米斯也宣布了与BioNTech的股权收购协议。根据协议,BioNTech将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100%已发行股本,并在普米斯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额外支付最高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该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普米斯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抗体新药发现和开发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目前共有12款在研产品,其中5款已处于临床阶段。
事实上,近年来跨国药企在国内的并购活动愈发频繁,纷纷抄底本土Biotech。这一趋势自去年12月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以来便逐渐显现,并在今年持续升温。从诺华对信瑞诺医药的收购,到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 Bio对葆元医药的并购,再到丹麦生物技术公司健玛保(Genmab)以高达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普方生物,都预示着这一并购趋势将持续下去。未来,预计将有更多本土Biotech企业找到各自的金主,实现新的发展。
邵丽竹
何发
2024-12-03
2024-12-17
2024-10-30
2024-12-03
2024-12-10
2024-11-01
2024-12-11
样品前处理是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药残留准确检测和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传统人工检验效率低,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流程,可显著提升农药残留检测效率。从自动化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自动化的深化应用思路,以期为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自动化技术水平,促进中药行业实验室检测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徐影 吕洪亮 陈锐锋 陈忠文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