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的一年
如果非要给2023年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氛围做个比喻,那么一定是“冰与火之歌”。
历经长达两年的单边下跌,制药行业整体的估值出现了大幅缩水,各大细分板块惨不忍睹。仿制药在集采一轮又一轮的压力下,落后产能正被不断淘汰;生物医药的一级市场资本寒冬依旧凛冽;就连旱涝保收的“卖水人”CXO都宣布下调业绩预期。
在这种窒息氛围的另一面,却是“出海”的火热局面。
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已驶向欧美,紧接着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相继登陆美国市场;License-out再创新高,全年对外BD交易超过50笔,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400亿美元;国产ADC被MNC大量扫货,翰森制药、映恩生物、百利天恒,一笔大过一笔的交易额令人瞠目结舌。
在“冰与火”的形势之外,另有“利剑”高悬。
7月底,医疗领域反腐风暴来袭,浩浩荡荡。这场备受期待的医疗反腐风暴深得民心,让无数不法分子心惊胆战、夜不能寐,它直接或间接造福了每一位患者,影响之深远必将载入中国医疗发展史册中。但这场风暴,对制药行业来说,五味杂陈,虽然可以将行业中多年积累的沉疴和弊病一扫而光,但短期内必然要经历“刮骨疗毒”的痛苦。从结果反馈来看,成百上千家药企市值大幅缩水,行业看空之声不断。
这还只是中国的小环境,放在世界的大环境当中,制药行业的发展格局更是风起云涌。
2023年,GLP-1产品正在冲击全球医药“销冠”,然而现阶段,围绕GLP-1的一系列争斗才刚刚开始:随着替尔泊肽减肥适应症获批上市,全球范围内减肥药“双雄”局面正式确立。然而令人不安的是,根据药渡数据统计,全球GLP-1靶点在研管线已超过184项。
ADC竞赛已逐渐泡沫化,辉瑞斥资430亿美元收购ADC大佬Seagen、默沙东220亿美元拿下第一三共多个ADC项目、艾伯维101亿美元拿下ADC先驱ImmunoGen......在这场ADC争夺战中,所有MNC都已杀红了眼。
可以看到,国际上各大MNC都在迫不及待地未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时代做着准备,中国制药行业的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各种变化,法规体系、准入体系、支付体系、合规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吵吵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
火爆能否延续?
虽然过去一年风云变幻,但是贯穿2023年医药领域的主线只有两条:ADC和GLP-1。
ADC赛道的火热程度,在一串更比一串高的数字中被不断推向高潮,甚至已经有些泡沫的味道。但是在IO+ADC治疗新时代的门口,所有参与者都没有时间考虑成本,只有抢到了通向新时代的门票,才有资格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而这门票,显然就是ADC。
因此我们看到,包括辉瑞、艾伯维、默沙东等在内的MNC,都已开启全球疯狂“扫货”模式。
在ADC收购浪潮中,中国医药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是MNC大扫货的首选对象。从默沙东与科伦博泰生物数次多款“打包式”的引进,到BMS与百利天恒就单一重磅候选品种的破纪录交易“押注”,国产ADC俨然已成为香饽饽。
为何国产ADC表现会如此强劲?
综合来看,可能有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一是ADC药物兴起时间较晚,中国药企通过“Fast-follow”策略有望享受行业红利;二是ADC药物研发属于组合创新,组合创新能力是我国最擅长的领域之一;三是行业环境促使中国药企谋求出海之路。
从2023年License-out的个案中,我们试图总结出那些有望在2024年接棒“出海”的ADC。
归因于胃癌在亚洲的高发病率,国内早于欧美启动对CLDN18.2靶点的ADC药物研究与开发,在产品开发进度上全球领先。目前国内已有5款CLDN18.2 ADC产品实现出海,包括康诺亚/乐普生物的CMG901、科伦博泰的SKB315、礼新医药的TPX-4589等。国内其他药企的在研CLDN18.2 ADC还包括恒瑞医药的SHR-A1904、荣昌生物的RC118、信达生物的IBI343和君实生物的JS107等,临床数据都十分优异。
Best-in-Class潜力品种是MNC的最爱,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潜在同类最佳ADC当属科伦博泰生物授权给默沙东的TROP-2 ADC SKB-264。当然,国内在研ADC的Best-in-Class潜力品种还有很多,包括迈威生物的Nectin-4 ADC 9MW2821、乐普生物的EGFR ADC MRG003和基石药业的ROR1 ADC CS5001等。
毫无疑问,现在国内ADC市场的火热,还只是进入了上半场,下半场的盛况,可能超乎想象。这一切,都有待2024年给出答案。
GLP-1赛道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发力。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万众瞩目的替尔泊肽(Zepbound)于2023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标志着GLP-1“双雄”局面正式确立。
不断深入挖掘作用机制,让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这两款明星产品的适应症横跨多个疾病领域,扩充到令人惊叹的地步。
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诺和诺德对司美格鲁肽布局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22种适应症,共400个临床试验,其中在中国进行14种适应症的研究,进行的临床研究数量为50个。
礼来针对替尔泊肽布局了9种适应症,涉及肥胖、2型糖尿病及慢性肾病等领域,其中在中国展开了6种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全球相关临床试验数量达95个,中国临床试验11个,国内关于2型糖尿病和减重适应症均已申报上市申请。
在动辄几十上百个临床试验同时开展的状况下,对GLP-1的开发简直成了一场关于时间的竞赛。
视线回到国内,展望2024年,国产GLP-1必将登上舞台。
维派那肽是派格生物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物,属于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美国已完成4项I期、2项II期、2项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疗效及安全性。此外,维派那肽注射液还具备无需滴定、每周一次、一次性预填充自动注射笔皮下给药等优势,显著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2023年9月,维派那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拟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来自拥有全球首款用于减重双靶点药物的礼来授权,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III期的GLP-1R/GCGR双靶激动剂。玛仕度肽9 mg的开发针对中国BMI在30 kg/m2以上的中重度肥胖患者的减重需求,在该患者群体的II期研究中,玛仕度肽9 mg治疗48周取得了相较安慰剂18.6%的体重降幅,且安全性好,多项心血管代谢获益,滴定步骤简洁。除此之外,玛仕度肽还开展了另外三项大规模III期临床研究,是国内GLP-1的“未来之星”。
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作为两座大山,横亘在众多国内GLP-1参与药企面前,要想成功挑战,恐非易事。不过事在人为,国产GLP-1依然值得期待。
追赶世界
2023年,共有34款1类新药在中国获批,再度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其中,32款为国产创新药,数量上远超2022年。按分子类型看,包括16款小分子创新药,12款生物药,2款多肽类化药及2款中药创新药。
这些获批新药中,有许多“明星”药物自带光环,备受关注。例如:驯鹿生物与信达生物联合开发的伊基奥仑赛注射液是中国首款获批的BCMA靶向CAR-T细胞治疗产品;合源生物开发的纳基奥仑赛注射液是首款在中国获批上市的白血病治疗领域CAR-T细胞治疗产品;诺华开发的靶向PCSK9的siRNA疗法英克司兰钠注射液,是首个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siRNA疗法;罗氏开发的靶向Ang-2和VEGF-A的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是首个获批用于眼部的双特异性抗体疗法等等。
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并且在2024年,将更进一步。
JAK抑制剂将有望迎来多款国产新药: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已于2023年6月提交上市申请;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是全球首个且唯一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已于2023年9月提交上市申请;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已于2022年10月提交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适应症上市申请,是第一个提交NDA的国产JAK抑制剂类创新药物。
国产自免新药或迎来集中收获期:石药/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是一种针对IL-4Rα的高效、人源化拮抗性抗体,2023年8月,特应性皮炎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是一种靶向人IL-17A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023年4月,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康方生物的依若奇单抗新型人源化IL-12/1L-23单克隆抗体,2023年8月,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适应症已获受理。
康方生物或将迎来“高光时刻”:除上述自免新药依若奇单抗外,康方生物的伊努西单抗(PCSK9单抗)、依沃西单抗(PD1/VEGF-A双抗)上市申请已分别于2023年6月和2023年8月获得受理。
其余值得期待的创新药还包括正大天晴的c-Met/ROS1/ALK抑制剂安奈克替尼、派格生物的GLP-1受体激动剂维派那肽、君实生物的抗PCSK9单抗昂戈瑞西单抗、石药集团/和铂医药的抗FcRn单抗巴托利单抗和科济药业的泽沃基奥仑赛等等。
这些国产创新药,展现的不仅仅是中国药企的韧性和爆发力,还代表着大国医药的奋发底色,2024,创新药将更强更刺激。
结
语
参考资料
1、各大公司官网、公告、年报等
2、国联证券、安信证券研报
3、《展望|2024年NMPA有望获批的国产创新药》,凯莱英药闻,2023-12-24
撰稿人 | 黄仲平 药渡Daily
责任编辑 | 胡静
审核人 | 何发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