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剖析CDE生物制品受理情况

作者:Efive 发布时间:2017-11-02
据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8日CDE共受理生物制品申报1418项(备注:本文统计的受理时间为CDE开始承办时间),其中2015年559项,2016年409项,2017年10月8日止450项,受2017年9月13日CFDA公开征求《关于调整药品注册受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预计今年12月1日前可能会有更多受理。

近两年,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审评中心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来解决药品注册存在的问题:

1、2015年7月31日,CFDA发布《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

2、2015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

3、2015年11月11日,CFDA发布《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

4、2015年11月13日,CFDA发布《关于征求〈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5、2016年1月29日,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临床急需儿童用药申请优先审评审批品种评定基本原则及首批优先审评品种的公告》;

6、2016年2月26日,CFDA发布《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规定了优先审评审批的范围;

7、2016年5月4日,CFDA发布《关于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

8、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

9、2017年6月19日,CFDA公布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成员;

10、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11、2017年10月23日,CFDA公开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政府机构在这么努力地解决问题,那么企业的反应如何呢?有在努力改革创新吗?

据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8日CDE共受理生物制品申报1418项(备注:本文统计的受理时间为CDE开始承办时间),其中2015年559项,2016年409项,2017年10月8日止450项,受2017年9月13日CFDA公开征求《关于调整药品注册受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预计今年12月1日前可能会有更多受理。

表1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8日CDE受理申报情况

备注:由于2017年未结束,统计数据中的2017年均截止至2017年10月8日。(x/y):x为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量,y为预防用生物制品受理量。未有括号区分的为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量。

图1 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受理量

图2 治疗用生物制品2类受理量

图3 治疗用生物制品6类受理量

图4 治疗用生物制品7类受理量

图5 治疗用生物制品15类受理量

2017年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增加了1倍,2016年5月4日CFDA发布了《关于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后,化学药定义了全球新药,在国内倡导新药的趋势下,治疗用生物制品的1类新药,特别是抗体类产品的火热,带动了相关热门靶点biobetter新药的大量申报,但新靶点药品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2017年还未结束,可能还有更多的1类生物制品上报受理。这也显示了治疗用生物制品在1类新药在国内企业受欢迎的程度。

2类治疗用生物制品从2015年的40个受理号,降至2017年(截止到10月8日)的23个,下降了42.5%。该数据表明国内生物类似药竞争相当激烈,已有更多的企业在向1类新药靠拢。

3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制品共有受理号3个,分别为2015年的和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自体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治疗结直肠癌注射液和2017年的重组人γ-干扰素腺病毒注射液。

4类治疗用生物制品2015年仅受理9个,5类3年共受理5个。7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即仿药)逐年升高,表明有很多企业在对国外上市产品进行仿制。9类治疗用生物制品近3年受理量总数不超过2个。10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的3个都是利拉鲁肽。1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的2个均为海正药业重组人血白蛋白。13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量2015年为5个,2016年为3个,2017年为0个,可能是由于受一致性评价的影响。14类治疗用生物制品2016年受理的3个为安科生物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15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量2015年为26个,2016年为15个,2017年为19个。近3年无6、8、12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

从注册分类看,国内企业比较重视1、2、7、15类治疗用生物制品。

2017年10月23日,CFDA公开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意见中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5类:

1类:新型生物制品;

2类:改良型生物制品;

3类:境外上市、境内未上市的生物制品;

4类:境内已上市的生物制品;

5类:进口生物制品。

新的注册分类更加侧重于是否原创,而对生物制品的类型不在区分。28号令(2007年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注册分类的区分更加详细,但有些生物制品无法区分属于哪类,可能分属2个注册分类,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判断并提供相应的申报资料。而征求意见稿未对生物制品属性、制备和处方工艺、剂型、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这样讲更方便注册申报。此外,对于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类也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在修订稿中预防用生物制品的注册分类也分为5类:

1类:新型疫苗;

2类:改良型疫苗;

3类:境外上市、境内未上市的疫苗;

4类:境内已上市的疫苗;

5类:进口疫苗。

从目前28号令的注册分类情况整理预防用生物制品受理情况如下:

1类预防用生物制品从2015年的14个下降到2017年的9个,下降了55%。4、5、7类预防用生物制品3年都只受理了3个。6类预防用生物制品(即仿药)受理量较高,2015年为19个,2016年为9个,2017年为11个,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了企业对仿药重视程度也在下降。9类预防用生物制品2015年受理量为8个。12类预防用生物制品为5个。13类预防用生物制品受理了2个。14类预防用生物制品受理1个,为科兴生物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15类预防用生物制品2015年受理了11个,2016年6个,2017年仅有1个。近3年没有2、3、8、10、11类预防用生物制品申报。

补充申请从2015年的276个下降到2017年的197个,下降了28.6%,其中CYSB和JYSB受理号都出现下降,而CXSB受理号有所增加。复审受理号从6个降至3个,下降了50%。进口注册受理号JXSL从87个下降为74个,2017年还有3个月数据未出来,而且进口药均为国家局受理,对受理量应该影响不大,预计与前2年持平,JXSS受理号受2015年7月22日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影响,2016年减少为6个。进口再注册从2015年的10个增加至36个。

进口受理号从2015年的255个降至2016年的198个,再到2017年的202个,表明药品改革对进口药的受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0月10日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将加快进口药品的注册受理。

2017年6月19日,中国宣布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仅4个月后(10月23日)就拿出了通用技术文档(CTD)进行征求意见,表明了国家对药品注册改革的决心,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加快解决新药创新缓慢和进口药进入国内迟缓的问题对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合理需求。

表2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8日生物制品受理申报情况

生物制品临床申报受理号2015年为233,2016年为180,2017年(截止10月8日)为183,已经超过2016年。其中国内临床申请受理号2016年最低为105,进口临床申请受理号2015年和2016年都是75左右,差别不大。

生物制品生产申报受理号2015年为34,2016年为12,2017年为29。国内生产申报和进口生产申报2016年最低,且2017年基本恢复到2015年的水平,表明2015年药品审评改革和临床改革对受理量有影响。根据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16年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的注册申请共12068个受理号,接收新报注册申请3779个。化药和疫苗临床试验申请、中药民族药各类注册申请已基本实现按时限审评。

预防用生物制品受理号逐年下降,2015年为157个,2016年为90个,2017年为59个。国产预防用生物制品从2015年的55个下降为2017年的20个,下降了64%。2015年有2个进口预防用生物制品申报临床,而2016年和2017年均未有申报。补充申报2015年为89个,2017年为30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生产申报2016年有5个,为近3年最低,可能是受临床自查的影响,2017年也恢复到2015年的水平。生物制品复审和再注册均不超过2个。

治疗用生物制品2015年为402个,2016年为319个,2017年为387个,表明临床自查对2016年受理量有一定影响,而2017年能恢复到2015年的水平,也与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有关。从国产治疗用生物制品申报临床数量来看,2016年明显下降,而进口治疗用生物制品申报临床数量2016年并未减少,表明改革对进口治疗用生物制品申报临床没有影响。补充申报2016年最低,为143个,每年JYSB比CYSB多1倍多,CXSB 2017年比2015年增加了75%。治疗用生物制品申报生产(国产和进口)数2016年下降了73%,2017年恢复到20个以上,与2015年保持一致,在临床自查大量撤回后,2016年多数企业都在观察形势,期待2017年更进一步的政策。3年复审个数均为个位数,再注册个数逐年增加,2017年比2016年增加2倍多。治疗用生物制品与预防用生物制品的比例在升高,从2.5到6.5,表明这几年对治疗用生物制品越来越重视。

本文来源:新浪医药

本文作者:Efive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