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构建15分钟卫生服务圈 形成首诊在基层

发布时间:2014-10-14
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所,每年为群众省10亿元医疗费,东莞医保满意度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所,每年为群众省10亿元医疗费,东莞医保满意度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日前,石碣涌口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黄柳芬来到了居民何女士家进行产后访视,指导她为刚出生10天的小宝贝进行新生儿抚触。作为一对一的“产后家教”,黄柳芬上门指导的内容很多,从抱孩子、哺乳的姿势到婴儿的洗澡水温、抚触,从婴儿包裹到母乳喂养,从“坐月子”的禁忌到康复锻炼等,手把手地指导产妇和家属。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东莞市社区卫生工作推出的一项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产后上门访视的情景。

今年8月开始,东莞对社区门诊就医政策再进行微调,允许部分参保人拥有两个门诊就医点,并下调转诊上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引导群众小病到社区就医。

这是继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之后,东莞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紧贴市民需求、继续探索特有的服务模式的新举措。

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621万人。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就读子女(近百万人)参保试点的扩大,以及非本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的落实,医保制度基本覆盖全市常住人口。

9月28日,根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2013年度珠三角九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公众意见电话调查报告》,东莞市医疗保障满意度以81.97的高分位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社区看病人均50元左右

50多岁的叶连喜现在至少每个月要去一趟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是有哪一次没去,医生就打电话来了。”

叶连喜是广东东莞市寮步镇药勒村的村民。2009年,在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健康普查中,她被查出患有高血压,此后每个月她都要到该中心检查、取药以及接受医生有关高血压防治的健康辅导。

今年,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三届“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主题宣传活动,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获得了“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群众满意的社区医生”、“群众满意的社区护士”称号。全省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共12名,东莞获得荣誉称号有6名。

据介绍,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5年以来,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所(服务中心33所、服务站355所),基本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市民步行15分钟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

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就诊。2009年至2013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就诊人数分别达775.1万、1215.2万、1432.8万、1497万、1243.6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15%、21.1%、24%、21.21%、25.9%,人均门诊费用分别是48.6、47.7、50.2、53.6、52.1元。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10月实行社区首诊制后,每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群众减少医疗费用达10亿元人民币,有效地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并引导参保人确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观念。

居民的健康“政府管”

在10月9日国家卫计委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提出,我国将适时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启动分级诊疗试点,要求各地通过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社区首诊和“守门人”制度。

社区首诊制是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最根本保证,这一做法,东莞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8年,东莞在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同时,着手建立全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制度,就是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坚持社区首诊,规定社区居民必须按属地原则到指定的社保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可享受规定范围内基本医疗费用最高报销70%。

“正是有赖于财政、社保、物价、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功能上的配合,我们的社区首诊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在东莞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东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局长金行中说,“全国都在研究如何落实社区首诊制,东莞率先有效地引导了居民的就医行为。”

除了建立社区首诊制外,东莞社区卫生服务从改革之初,就坚持“政府办政府管”。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家骥认为,政府是第一责任人,这是东莞社区卫生服务的最大特色。

据统计,2010-2012年,市镇两级财政总投入分别为2.31亿元、2.67亿元、2.75亿元。社区医疗实施收支两条线,落实财政的兜底作用,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稳定、有序运行。

目前,东莞已有5所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石碣、麻涌等2所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中心数量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21.2%,位列全省地级以上市前列。2014年5月,广东省2014年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班在东莞召开。来自全省36个试点地区的业务骨干430多人,到东莞7所省级以上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观摩实践,分享学习家庭医生这一新型举措的东莞经验。

“首诊在基层”模式形成

经过5年多的发展,东莞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接下来,如何深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补偿机制等领域综合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成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新的挑战。

2014年初,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14]17号),为下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意见》提出,重点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全科医师制度、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等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意见》鼓励有条件镇街实行“同工同酬”待遇,并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强调积极探索医务人员收入合理增长机制。这一举措不仅留住了一线医护人员,还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医生更好地进行服务。

此外,在4月份,东莞又出台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是对人才培养具体的措施,包括了对全科医生要求的“5 3”的培训,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5月份,东莞在寮步、大岭山两镇试点家庭医生制度,继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指出,卫生医疗事业事关民众的健康,也是民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重大利益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东莞将把医改认真地落到实处,尽快取得成效,让民众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从而更加关心、更加支持并参与到推动改革工作中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医疗领域的改革,市民能直接得实惠,为此,东莞将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落实医药分开等制度,推动公共服务公益化水平不断提升。

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上述突破表明东莞正加强综合协调,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做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释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到五年来建立的全科医生“单车团队”,再到今年全省以东莞为试点推开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东莞均以先行先试的勇气,走在改革的前列。

特别是近年来,东莞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明确“政府办政府管”的公益性管理体制,实施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保障和监管制度,让身兼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6大职能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渐担任起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目前,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所,其中有5所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所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市民步行15分钟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首诊在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全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见成效,2013年东莞医保满意度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东莞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符合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主要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