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一项对于性别以及种族平等问题看得很重。然而,最近一项发表在PLoS Medicine的调查却显示出在生物医药及临床研究中,这种不平等经过了近30年的时间后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研究人员主要对比了过去30年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决定大多数临床研究都未能将少数民族族裔考虑在内。举例来说,在超过10000项肿瘤研究中,仅有2%的研究招募了足够比例的少数民族族裔受试者。此外,在NIH支持的关于呼吸疾病研究项目中,招募少数民族族裔志愿者的比例也不到5%。无独有偶,在另一项独立的调查报告中,有学者认为少数民族族裔学者受到NIH资金支持的可能性通常更低。
而这一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绝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都是通过对同质性人群(白人、男性)得到的。这种过于狭窄的分组将会导致研究人员对疾病机理研究的偏差。另一方面,据统计目前美国境内非欧洲种族人群比例已经高达40%,这一数字在2044年有望突破50%。这意味着相当大一部分人群在临床研究之初,并未被考虑到疾病研究范围内。而随着精准医疗的兴起,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不同疾病在不同种族中发病情况有着很大差异。例如研究发现75%的太平洋岛民不能将抗血小板药物clopidogrel在体内转化为其活性形式。这意味着这些群体在接受血管形成术后发生副作用的风险更高。
尽管这些数据都暴露出了将少数民族族裔排除在临床研究以外的重大隐患。许多科学家乃至NIH的工作人员对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将这些少数民族群体考虑在内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临床研究经费支出飙升。而近年来NIH在削减研发经费方面的做法也是有目共睹。然而,这一看法在旁观者看来未免有些短视。
而在这一调查中,研究人员也提到了解决这一问题所面临的困难。特殊护理中心服务不足以及一些患者的恐惧心理都是阻碍这一问题解决的重要阻碍。此外相关信息不充分、研究范围不清以及文化和语言差异等都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一现象或许也会成为未来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界在进行医药研发时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