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埃博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此次埃博拉疫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迄今感染人数超过1.6万例,死亡人数近6000例,绝大多数感染和死亡病例发生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一些埃博拉病毒专家表示,如果没有疫苗,埃博拉疫情不大可能得到控制。
尽管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对目前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制现状提出尖锐批评,但在这攸关全人类健康的危急时刻,药企们纷纷挺身而出,接下了疫苗研发的重任(相关阅读:10个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在研新药)。目前,葛兰素史克埃博拉疫苗I期临床试验成功,默沙东&Newlink埃博拉疫苗安全性良好,强生也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丹麦生物技术企业巴伐利亚北欧公司合作研发一种埃博拉疫苗,强生公司研发主管还表示,必要时将会与葛兰素史克合并疫苗。
同时,安进还携手盖茨基金会寻找埃博拉药物ZMapp生产新方法,不仅仅是药企,国家、机构、个人都纷纷倾囊而成,投入到这场全人类的斗争中。(相关阅读:应对埃博拉疫情--捐赠或承诺排行榜)
中国也为埃博拉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产品获批投入疫情防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产品用于疫情防控应急储备,为中国诊断埃博拉病毒和防控疫情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解读埃博拉
世卫预测埃博拉10月底抵中国!
关于埃博拉的几点疑问
埃博拉最新研究
ESTL:埃博拉病毒在环境中究竟可以存活多久?无人知晓
PLoS Pathog :埃博拉病毒蛋白导致大量炎症和血管渗漏
IDC:早期筛查是避免大型埃博拉疫情爆发的关键
ACSDBC:科学家阐明埃博拉病毒复制关键蛋白的晶体结构
Eurosurveillance:科学家阐明埃博拉病毒的传播率
Nat Med:黑猩猩腺病毒疫苗持久抵御埃博拉病毒感染
Nature:科学家探讨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进展
揭示埃博拉病毒如何阻断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机制
揭开埃博拉病毒致死性感染的神秘面纱
一种可有效抵御埃博拉病毒感染新型靶向疗法-ZMapp抗体疗法
2.小保方晴子
今年1月底,以小保方为首的科研团队,用特殊酸性液体对老鼠的细胞进行刺激,最终获得一种新的细胞—STAP细胞,也被称为万能细胞。这个发现的论文被刊登在英国的著名杂志《自然》上,在日本以及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轰动。
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界对小保方晴子的质疑,无法重复实验,论文存在"捏造"和"篡改",小保方晴子被拉下了美女博士的神坛,其导师笹井芳树更是不堪压力自杀而亡,令人甚是惋惜。在外界舆论的讨伐声中,小保方发布的两篇Nature论文被撤,并在其所属理化所RIKEN的监督下重回实验室进行重复实验。更不凑巧的是,10月7日,早稻田大学宣布取消理化学研究所的"美女研究员"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学位(1年左右"缓刑"时间)。
据悉,小保方晴子已结束验证实验,科学终会还大家一个真相。
扒一扒学术界2014年最轰动的一场血案: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学术造假”事件
3. 移动医疗
2014年,国内移动网民的规模达到5.53亿人,相比2011年增长了55.3%,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各个领域纷纷将重心转移,医疗健康领域也不例外,预计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有望达230亿元。
去年FDA刚颁布了管理移动医疗应用的指导原则,今年5月,FDA就批准了美国首个移动医疗领域的APP及数据平台(相关阅读:2014年FDA批准的31个移动医疗产品详情分析)。相对而言,国内移动医疗产业仍是一座待掘的金矿。以BAT为首的巨头们争抢"吃螃蟹第一人",不约而同在移动医疗领域砸入大笔投资,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计划,腾讯通过微信打造的全就诊平台,百度的智能健康平台Dulife…
当国内几大互联网巨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移动医疗健康之时,这个朝阳产业的利益,可想而知。
4.生物类似物
新药研发效率低下,成本不断攀升;多个重磅专利药于2018年集中到期,让仿制药迎来战略机遇期;一些跨国药企涉足仿制药,更为其注入极大活力。这是原研药最危险的时代,却是生物类似物最好的时代。据EvaluatePharm预测,全球生物类似物市场在2020年将超过200亿美元。
纵观全球生物类似物产业发展动态,欧洲加速完善监管法规,美国面临平价医疗法案的考验,印度为类似物研发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10月29日,中国药品审批中心(CDE)下发了《生物类似药研究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生物类似物相关政策的完善。
5. 辉瑞-阿斯利康
谈到2014年医药圈的重磅炸弹,辉瑞和阿斯利康的这段不解之缘一时间赚足了眼球。为了省税以及获得阿斯利康的抗癌药在研产品线,辉瑞收购阿斯利康的报价从$1000亿一路飙升至$1170亿,尽管不少专业人士认为阿斯利康只是欲迎还拒,但最终这桩医药圈的世纪并购案还是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 辉瑞和阿斯利康在美国和英国的药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巨头收购另一个巨头,涉及多方利益,政治干预不得不出水面,尽管英国部分政治家深陷辉瑞允诺的糖衣炮弹,比如加大在英国的投资,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等,但英国工党的强烈反对无异于增加了收购难度;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为了打击避税企业,出台了的新税收倒置规定,这也打击了辉瑞借助该并购案省钱的决心。2. 阿斯利康研发管线捷报频传,抗癌药AZD9291和olaparib预计明年上市,临床三期的PD-L1药物MEDI4736进展顺利,这些都将帮助阿斯利康公司的年销售额在2023年突破450亿美元大关,也难怪阿斯利康“不卖”的底气如此之足。
然而,也有小道消息称,辉瑞可能会把收购目标转向阿特维斯、百时美施贵宝等企业,对于正经历着最严峻仿制药重创的辉瑞来说,亟需通过并购投资等大动作缓解目前的困境,可与肯定的是,2015年好戏还会接连上演。
6. M1病毒
10月7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颜光美课题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天然甲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的最新研究,天然病毒M1对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达50%至60%;对临床敏感病例中切除下来肿瘤组织的抑制率达60%至70%。
尽管这一结果为人类治疗癌症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距离M1病毒真正应用于癌症临床治疗仍有很长一段距离。颜教授表示,3年后有望开展M1病毒用于癌症治疗的临床前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在人体中的毒副作用、耐药性等。
相关阅读:抗肿瘤的“逆天病毒”和跑火车的“逆天编辑”
7. 医药电商
我国万亿规模的药品市场中,处方药占八成,其中药店零售渠道只占到20%。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药品交易的政策相继出台,许多药店都开展了网络售药业务。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目前医药零售市场达到2558亿的规模,网上开放处方药销售意味着这2000多亿的市场向互联网开放。
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14〕51号"《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对医药电商O2O模式带来的利好。据悉,《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有望在元旦后正式出台。随着医药电商政策大闸的开放,长久以来以药养医的模式即将被颠覆,医药电商市场的利益格局也正在被打破,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即将引爆,而参与这场混争的不只有向电商转型的传统药企,还有京东、阿里巴巴这样占据流量优势的综合电商。
尽管当前网售处方药仍存在隐忧,但医药电商的政策东风已经刮起,2015年,敬请期待这一历史巨片的正式上映。
8. 肿瘤免疫
继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疗法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后,在今年美国两场权威肿瘤学术会议AACR(美国癌症研究会)和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细胞免疫治疗再次成为前沿聚焦点。
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肿瘤免疫治疗在10年内有潜力成为一个350亿美元的市场。各大企业纷纷重金投资肿瘤免疫疗法,(附表为生物谷整理的2014年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企业的合作投资),其中新兴生物技术公司Juno、Bluebird更是后生可畏,已经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先驱。
在2015年生物谷举办的细胞治疗大会上,肿瘤免疫治疗也将会作为重点单元呈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