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搜集了近期媒体(财新、证券时报、中国消费者报、燕赵都市报)的相关报道汇编而成,较为全面地报道了即将解禁网售处方药的政策,该项政策有可能对行业的影响:医院的利益如何协调?如何放开销售清单?以及面临的关键问题:安全性、电子处方外流、医保系统对接等。值得好好看看。
据《财新》报道,下周,国家食药总局将召开内部会议,最后一次集体讨论《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前事项。如无意外,该办法将于2015年元旦前后正式颁布,其中就包括对处方药的网上解禁……
备受关注的处方药网售方案在经历多轮放开风声后,终于迎来破冰机会。如果处方药网售放开,市场预期值达1万亿元的处方药将有30%转投线上,业界测算认为市场规模或达到3000亿元。
五项主要内容
《办法》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B2B(即商业对商业)药品交易牌照不再需要审批也不需备案;B2C(即商业对消费者)牌照不再需要审批,有执业药师的药品零售企业到省局备案即可;第三方交易平台下放到省食药监局审批;以正面清单形式逐步放开处方药网售;允许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中国医药电商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50.35%,而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登记在册的网上药店共有255家,实际开展业务的网上药店也达132家。
目前,国内医药电商主要有4种模式:以天猫医药馆、京东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以健一网、七乐康为主的独立垂直电商;医药流通环节介入的企业,如一心堂、九州通好药师;传统医院、传统企业和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厂商的整合。
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分析称,现在已经开始所谓的医药电商的平台们可能面临非常大的威胁,因为如果省局备案被通过,会涌现出大量的B2C平台,这些平台会进行区域分割或产品的优势性运作,导致最初这些平台作用弱化。
如果第三方交易平台下放到省局审批,那么很多含金量很高的B2C牌照就会立刻成为普遍使用的牌照,这样对很多零售药店来说是个极大的利好,连锁药店甚至单体药店可以直接向省局备案,开展自己店面的网络营销,不用再去观望和等待了。
尤其在监管方面,连锁药店有着纯粹的医药电商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不用通过第三方物流而是由店面直接配送,这样,很多药品都可以完成线下线上销售,已经无形中扩大了可配送的品种类别。
争议焦点在于开放品种清单
占医药市场80%比例的处方药一直被视为医药电商的最大蓝海。据瑞银证券估算,线上处方药经营放开意味着医药电商的市场空间将从2000亿元的OTC(非处方药)市场扩展至近万亿的OTC+处方药市场,进而扩展至3万亿左右规模的大健康市场。
据财新了解,监管部门正在研究第一批开放的处方药目录,目录药品主要以慢性病、常见病类用药为主,多为长期用药,用药风险较低,至于具体种类和名单,将在本周会议上讨论。
“可以说,这是目前最大的焦点,也是争议所在。”国家食药总局人士表示,十一前,《办法》已经草拟完毕,本计划在十一前后公布,但在开放处方药的具体种类和名单上争议较多,导致《办法》落地时间一再延后。“有观点方面的问题,是保守一点,还是开放一点;也有利益的问题,包括如何监管企业,监管部门责任界定等。”
消费者担忧安全性,多重举措确保合规
医药电商渐成新蓝海,令业内鼓舞,同时也给监管带来难题。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北京市民,不少消费者对网售处方药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开放处方药网售,药物的安全谁来保证?一直被严格管控的处方药放在相对自由度高的网络平台售卖,会出现假药吗?”患糖尿病多年,经常在医院买药的李女士说。
事实上,安全性恰恰是网售处方药政策迟迟未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人士表示,《办法》出台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强大推动作用,但是也给监管带来新挑战,必须对网上售药进行规范。
今后将建立全国统一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信息监测系统和统一监测、分级处理工作机制。同时将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实施约谈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出售处方药及甲类OTC药物,须建立执业药师在线药事服务制度,对处方进行审核及监督调配。允许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但将出台标准,对合规第三方物流进行资格审核。
据悉,为加强监管,还将出台措施,要求经营者在互联网售药活动中进行产品展示和宣传时,其内容必须限定在经审批的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范围之内,超出范围则视为违规。
业内人士解释,尽管电子处方在国内多数医院已普及,但并未做到医院之间、医院与药店、药店与医保系统等互相联通。因此,放开网售处方药政策后如何辨识处方真伪并传递处方是面临的问题。据悉,目前全国仅河北等少数地方有试点医院、医保、药店系统全联通的相关工程。
专家认为,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开闸10年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旦处方药市场放开,势必有更多难题出现。“药品治病救人一刻不能耽误,这就要求网上药店能及时、安全地把药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目前医药电商领域还没有做到最好。”药学专家罗飞教授认为,今后亟需在完善网上药店配送体系、药师咨询服务和增强消费者信任度等方面努力。
罗飞解释,药品的配送对温度、湿度等都有要求,否则会影响药品质量,但多数药店委托快递发货,药品安全控制存在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网上药店缺乏专业药师指导易造成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此外一些昂贵药品还有“调包”可能,有些非法网站发布的虚假药品信息也时常蒙蔽消费者。“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应的赔偿制度,也造成了消费者对网上购药的信任缺失。从以上情况看,医药电商的发展仍任重道远。”专家强调。
医院方利益如何协调?
实际上,自阿里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药品销售行业就感到莫大的压力。因为中信21世纪所掌握的药品电子监管码,贯穿医药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监管码的监控流程为:每一盒药品设一个码,从生产线打码、复码,到第一批出库进入大经销商、二级分销商时,都要打码入库,到达零售商、药店、医院等环节,仍需要打码显示药品的流通信息,有了监管码,等于掌握了中国药品领域最真实、最大的数据库。若通过抢单模式获得患者的信息,阿里的大数据就相对丰满。
而阿里的棋局并不止于此,作为阿里集团的核心中枢业务,支付宝也成为阿里巴巴进军医疗行业流程服务的重要筹码。按照支付宝的规划,未来患者可以通过支付宝APP在移动手机终端进行挂号、叫号、查询,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长时间排队;医生开好处方后,患者可以直接在支付宝系统缴费;检验报告或诊断报告结果出来后,系统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水平推送通知,患者就可以直接在手机端查看报告。
阿里网售处方药受到影响最直接的便是医院方的利益,而阿里协助抢单药房拿走的是本来属于医院的利润,根据卫计委提供的数字,近几年尽管监管部门大力倡导降低“以药养医”比例,但目前医院 45%~50%的收入仍来自药品销售,仅仅依靠医生的诊疗费,不足于支持医院的运营。
而阿里推出的模式,则将销售环节拉到医院之外,医院难以获利。
杨扬对记者表示:“在很多医院,以出厂价进货后,要加价15%销售,这保证了医院的利润。”阿里从医院、消费者两头切入医疗,却有可能陷入“左右互搏的境地”,在夺取医院的固有利润的同时,却要与医院合作来再造医院就诊流程,问题就此出现:医院又如何愿意放心与其合作?而没有各大医院的支持,支付宝的 “未来医院”难以形成一个闭环。
在宣传上,阿里也曾提出“30年后取代医生”的说法,对此,深圳一位从业20年的骨科医生告诉记者,马云说让医生30年后找不到工作的说法让业界嗤之以鼻,人体不是机器,个体差异性令诊断难以做到远程,专业知识不可能被机械化、标准化的诊断所代替。
但阿里的宣言,在医生的微信群里仍被热议,这几天流传一个帖子,内容是医生们欢迎马云,实现政府多年没有做到的医疗体制改革,改变医药养医的局面,提升并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马云真的能让药品完全电商化,对医生长期来讲绝对是利好,唤醒装睡的政府。”这个帖子说。
在医院的布局上,阿里同样遇到老对手腾讯,据了解,腾讯也积极收购挂号网站布局挂号市场,依托微信作为挂号平台,并且在广州准备尝试微信挂号。微信作为国内目前流量最大的移动社交入口,一旦开始在此领域发力,将有可能对阿里支付宝的医院流程服务业务形成直接冲击。
最核心问题在于医保系统的对接
从微观层面看来,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在于医保系统的对接,如果没有各地地方政府网上对接医保系统,那么消费者通过阿里健康购药的动力将会极大地削减,阿里医疗未来在各地医保局是否得到支持,决定了其地推的效力和速度。
破解医药困局的关键在于处方
阿里巴巴是医药电商格局的搅动者。今年1月份,阿里巴巴对中信21世纪(后改为阿里健康)投入了10.37亿元,该公司拥有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牌照,可对天猫医药馆现有业务形成有益补充。
自今年10月起,阿里健康APP在河北试点。“部分药品价格低于医院20%左右,另满30再减20元”阿里健康APP的首页显眼标注这样的宣传信息。新兴药房总经办主任王志远说,石家庄市区内的新兴药房每天通过阿里健康APP响应的交易在1万单左右,最终成交的则为600-700单。而购买的药品仍然集中于非处方药(OTC),购买处方药者寥寥。“处方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不是看不懂就是拿不到。”王志远说。
如今,在省会各大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处方,患者在看不到处方的情况下,就在医院内部实现了购药。“这就是医院的处方垄断。”邵清说。曾有媒体报道,邯郸等地已经在全市的药店推行电子处方,但是分布范围还十分有限。“破解处方垄断的困局是医药电商的第一道坎。”邵清说。虽然阿里巴巴集团已同河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推进较为缓慢。邵清说:“虽然都希望处方能够外流,但是没有哪家医院愿意带这个头。”
通过患者上传处方,倒逼医院改革是另一条路径。根据我国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说:“也就是说,患者可以向医院索取处方。”邵清认为,阿里所做的就是通过经济刺激唤起大家的处方意识,从医生手中拿到处方,自由选择购药地点。
郭生荣支持阿里的行动,“对于新兴药房而言,与阿里的合作带来的是净增量,何乐而不为?”此外,他认为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通过烧钱等方式进行推广,最终带来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开放。“如果只是一些小企业去做这样的努力,肯定收效甚微。巨头能参与进来,就有可能推进行业现状的改变。”
消费者能否兼得低价与安全?
消费者通过网购获得低价商品已成习惯,但是网售药品并不以低价取胜。“药品和大宗商品不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即使药价降到零也不会吸引没有购买需要的人,消费者对药价的敏感度并不高。”邵清说。
目前,各大网上药店的普药类商品售价一般为原价的 7-8折,一盒普通的感冒药可优惠1-5元,满99元才可包邮,对于一些需长期服用的,如治疗慢性病的药品,实行满赠优惠。郭生荣说,新兴药房网上药店的商品比实体店中略有优惠,其优势主要在于适应习惯网购的年轻人,并通过10位执业药师和6位执业医师的在线服务,随时为消费者提供咨询,不断跟进指导用药。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于网上售药的安全性表示怀疑。张女士说:“双十一的时候,我从网上买了几盒维生素,但是总觉得和在实体店里买的不一样。”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分析报告称,由于网上药店难以直接拿到处方,只能通过视频、传真或拍照的方式传递处方并进行审核,加大了对于处方药的监管难度。
对此,邵清认为,如果真正建立起电子处方平台,使网上药店、实体药店和医院联网,则能从源头追溯,反而能够增加处方使用的安全性。对于如何选择靠谱的网上药店,邵清说,首先排除的就是淘宝上的医药店铺。“这些店铺属于C类店,假货很多,不建议在此购买。”而一些具有明确证照标识的B类店铺更值得信赖,“像天猫医药馆内的店铺,或者一些药企的自建平台,商品基本可以判定为行货。”邵清说,最可靠的办法是登录国家食药监局官方网站进行查询,核实网站及商品是否拥有相关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