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世界首要的死因之一。据世卫组织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期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新发现约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0%左右,胃癌病人死亡率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预防癌症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是反复出现的主题。
此前,医学界一致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生活中情绪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好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及酗酒,都会破坏和损伤胃粘膜,造成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导致胃癌发生的高风险,但具体原因并不清楚,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胃癌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让我们一起回顾。
一、胃癌病因的探索
胃癌主要诱因——蛋白酶受体的缺失
2011年6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发现,蛋白酶激活受体4(PAR4受体)广泛表达于胃粘膜中,其在胃粘膜保护和损伤修复、胃癌发生中的具有积极作用。科研人员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研究技术发现胃粘膜损伤修复的“中介”――PAR4受体在胃癌病人中显著性下降,其缺失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相关;PAR4受体基因启动区超甲基化是引起该受体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揭示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在胃癌发生中的重要致病诱因。
幽门螺杆菌——多种胃病“元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在体检报告中,如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引起重视。
饥一顿饱一顿易诱发胃癌
2011年1月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吃饭狼吞虎咽,“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经常连早餐都不吃,容易引发胃癌。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说,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吃熏烤、高盐、辛辣、腌制以及嗜好饮酒的人,胃癌发病率更高。此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增加患病的诱因,比如吃饭狼吞虎咽,有时不吃饭有时又吃得太饱,生活无规律,这些都给胃癌发病提供了“土壤”。
今年世界癌症日的宣传主题是“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毛羽指出,预防胃癌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和进食过快过烫,此外要少吃或不吃腌菜,少吃或不吃烟熏油煎食物,不吃霉变食物,不吸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男人患胃癌的风险较高?
2011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表示,雌激素保护女性免患导致癌症的胃炎。患有包括胃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在内的几类癌症的男人比患有这些癌症的女人更为常见。一些科学家认为,诸如饮食和吸烟等生活方式的不同也许是这一差异的原因所在,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差异根源于男女之间的基本生物差异。
基因变异与饮啤酒共同增加胃癌风险
2011奶奶5月6日, 巴塞罗那Catalan肿瘤研究所Eric J. Duell博士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报告称,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研究(EPIC)表明,长期大量饮用啤酒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而如果调控酒精代谢的基因发生变异,则风险增加更甚。
病理学研究
蛋白酶激活受体4(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4, PAR4)广泛表达于胃粘膜中,其在胃粘膜保护和损伤修复、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是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胃癌与基因
胃癌由基因突变引发,因幽门螺杆菌的细菌感染、进食过多腌肉及泡菜等腌制食品、或吸烟、令致癌物于胃部形成,破坏DNA而导致,发病率于老年人尤其高。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胃癌的研究,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同时我们期待科学家们能在胃癌的研究上取得更多成果,直到攻克胃癌。
1.胃癌的致病基因
2011年10月,《自然-遗传学》上刊登了一篇论文称,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组技术,揭示了胃癌的所有基因突变,并发现了20个胃癌驱动基因,并证实一种名为ARID1A的肿瘤驱动基因在某种类型的胃癌中突变率高达70%-80%。
此项研究揭示了胃癌中所有的基因突变,加深我们对胃癌发展的理解,有助于推进早期诊断技术及实行个人化治疗。另外,研究发现的多个肿瘤驱动基因,为胃癌的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靶标,包括ARID1A在内的染色质修饰基因的频发突变,使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以治疗胃癌变成可行的疗法。
2.胃癌的易感基因位点
2011年10月,《自然-遗传学》还刊登了一篇论文称,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筛查出2个新的胃体癌易感基因位点3q13.31和5p13.1。这是世界上首次专门针对中国人群胃癌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从基因层面证明了“胃癌会遗传”的可能性。
3.抑制胃癌的重要基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专家首次发现了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同源盒基因IRX1对抑制胃癌细胞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或成为胃癌诊断新型分子标志物的重要线索。
二、诊断方法的探索
胃癌可在无活检情况下完成诊断
消化疾病周(DDW)上公布的一项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白光内镜联合放大窄带成像(NBI)有助于准确诊断早期胃癌。
研究者指出,白光内镜的特异性不是很高,并且假阳性病变数目较多,因此活检次数也较多。根据内镜检查所见,仅40%的胃癌被正确诊断。而在放大NBI组,由于特异性较高,因此假阳性病变数目较少,活检次数进而也较少。研究者表示,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在区分恶性肿瘤病变与良性凹陷性病变方面的性能非常高,不必活检即可实现对早期胃癌的准确诊断。
三、治疗方法的探索
维生素E衍生物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作为维生素E衍生物的VES能选择性地抑制人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生长,且能促进肿瘤细胞分化,遏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以胃癌细胞或胃癌组织为实验模型开展相关科研的报道。
胃癌切除术后放疗不能提高无疾病生存率
研究者揭示,胃癌完全切除术后,在卡倍他滨-顺铂基础上进行放疗,对于大多数病人,并没有改善无疾病生存期,这项结果来自于ARTIST试验。
胃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的存活有益
据一项对从前研究的分析发现,与仅接受手术的患者相比,那些在胃癌术后跟着接受化疗的患者与其死亡风险的下降以及无病存活率的提高有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