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细胞”可以代替人体血液抢救病患、新能源汽车要飞入寻常百姓家……昨日,包括诺贝尔获奖者在内的国内外3000余位科学家齐聚重庆,参加今日在我市启动的“2011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并向记者透露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专家:诺贝尔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
“想着得奖,就永远也得不了奖”
昨日,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来渝。
今年64岁的阿龙·切哈诺沃,在2004年和另外两名科学家发现了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即“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从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攻克子宫颈癌等疾病。
将来渝进行教学指导
穿着Polo衫、牛仔裤,坐了36个小时飞机才到重庆的阿龙·切哈诺沃教授,略显疲惫。不过,对于第一次来重庆的他,表示对能和重庆科技界进行交流非常期待。“我是犹太人,本月是犹太最重要的三个节日,但为了来重庆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在家过节。”
此次来到重庆,阿龙·切哈诺沃教授将为“重庆行动”做专题讲座,并被市儿童医院聘为客座教授及“中-加儿童发育和老年痴呆症联合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科学顾问。
对知识的追求最重要
在谈到研究的最新进展时,切哈诺沃表示,虽然他的成果被发现有利于癌症的治疗,但目前还没有生产出药物应用于治疗。不过,现在已经研究出对于发炎等疾病的治疗药物,还将对治疗老年痴呆退化性疾病进行研究。
在谈到获得诺贝尔奖时,切哈诺沃表示,对于一个科学家或一个国家来讲,获奖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想着得奖,就永远也得不了奖”。
专家:马休·卡思伯森
新能源电动汽车成本可能降50%
新能源电动汽车、混合动气汽车以及智能汽车,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远?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专访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高级汽车技术合作研究中心总裁马休·卡思伯森。
希望跟重庆有很多合作
马休·卡思伯森虽说是第一次来重庆,但对重庆的感觉特别好,他说重庆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漂亮城市。
马休·卡思伯森所在的研究中心,已经和重庆开展了合作。目前,主要是跟重庆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始研究层面的合作,“目前属于早期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开发技术以及汽车的轻量化技术,希望跟重庆有很多的合作。”
新能源汽车成本高
作为新能源汽车研究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马休·卡思伯森表示,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研究方面各有特色,中国在制造工业和制造水平上远远超过了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在电动汽车的电池开发方面,以及汽车轻量化所需要的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方面,又独树一帜,“我们希望把澳大利亚的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和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进行紧密结合,互取所长。”
他表示,目前电动汽车研究有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成本太高,导致其不能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如果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量产,再加上制造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我相信应该在未来5年,成本会下降50%。”
专家:“人工细胞之父”张明瑞
人造血可代替人体血
重庆有可能进入临床试验
昨天,被誉为“人工细胞之父”的张明瑞也抵达重庆。
张明瑞在加拿大上大学时,就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创造人工细胞的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到目前,张教授已成功研制出第四代“人工血红蛋白”。
“人工血红蛋白”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利用人工细胞合成的“人工血液”。
第一代:在非洲南部普遍使用
众所周知,人体的血液有血型之分,一些稀有血型的患者常常因为找不到匹配血型而无法手术。张明瑞研发的“人工血红蛋白”对任何血型都适用。
目前,第一代的人造血红蛋白已经在艾滋病泛滥的非洲南部普遍使用,在美国也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通过美国的临床试验,我们发现了人造血红蛋白存在可能造成心肌缺血的副作用。”张教授说,在后面三代人造血的研发中,进行了一些改进。
第四代:加入一些特殊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人造血加入了一些特殊酶,不仅不会造成受伤后得不到及时供养所引发的心肌损伤,还能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此外,人造血比真正的人体血液还小100倍,这就保证了血液可以顺利通过任何一个狭窄的血管并到达任一脏器。
“当人造血普及以后,急需输血的病人在救护车上、甚至抢救的现场就能及时输血。”张教授说,在美国,输人造血和输人体血价格差不多。
人工细胞可应用肾病治疗
张教授表示,目前人工细胞还应用在了肾病的治疗上。在肾脏出现毛病以后,口服一种代替肾脏功能的细胞,这种细胞就能代替肾脏为人体解毒。目前,这种人工细胞在美国已经开始了应用。
在将来,我们不难想象,人造血甚至还有望成为像“速效救心丸”一样方便的药物,在人体大量缺血时,甚至可以服用补充血液。
在未来的几天时间里,张教授不仅将作为专家出席“重庆行动”的分论坛,同时还将与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未来将可能把他的研究成果在重庆进行产业转化。
打造重庆“纳米谷”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魏启明说,这些科学家将组成国际纳米科技联合研究室,依托这个研究室,打造一个类似美国硅谷的重庆“纳米谷”,将这些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移,转化内容将涉及到环保、食品检测等关系民生的各个方面。
“现在国际上还有其他地方也在研究人造血。”魏启明说,而我们有了张教授这个“人工细胞之父”,第四代人工血在全世界的临床应用,将可能在重庆开始。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