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制度实施减负明显 但仍存优化的空间

文章来源:医药网 发布时间:2011-08-16
8月13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发布了一项针对华东地区30个县市基层医疗机构的研究结果.

8月13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发布了一项针对华东地区30个县市基层医疗机构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各地区门急诊次均费用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平均幅度在25-30%之间。该结果显示基本药物制度在上述地区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减负效果。但调研中也发现在上述地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细则上,如地区差异、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等方面,仍然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亟待重视

该研究对华东地区首批30个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县市2010年3月份-12月份基本药物制度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显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3-4月份门急诊人次数同比增长明显,但随后逐步下降,到8月份增幅仅为2.3%,个别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22.6%幅度的下降。就浙江省来说,综合性医院2010 年门急诊人次数1.56亿人次,相比2009年的1.40亿人次,增幅为11.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10年门急诊人次数为 1.23亿人次,相比2009年的1.16亿人次,增幅为6.0%,综合性医院门急诊增幅显著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病人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可能,特别二、三级医疗机构资源比较充足的城区,流失较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多数患者更加信任大医院的医生,如果到社区医生要求患者更换大医院医生处方的药物,很多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的流失会导致收益受损,长期以往会造成人才外流,也不利于小病进社区政策的落实和双向转诊的实施。同时该研究也发现,随着基层药品配备数量的增多,患者人流量也出现同步增长的趋势。

台湾的健保经验

台湾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上,与华东地区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台湾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和医保方面的经验对我们进一步优化现有制度可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台湾并无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医保药品给付范围几乎涵盖TFDA(台湾食品药品管理局)核准处方药品的95%以上,而且在基层诊所就诊,个人负担部分远低于在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基层诊所与大医院在诊疗范围上有着明显的分工,但在药品方面都采用同样的健保用药目录,加上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两种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药方面实现了无缝衔接,使综合性大医院的服务有效延伸到了社区医疗机构,这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尤为重要。”台湾健保专家阳明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黄文鸿教授说:“台湾的基层诊所多数为私人开立,竞争高度市场化,如果医生的资历得不到认可,其诊所很难生存下去,所以现存的诊所医生很多都有医学中心等大型医疗机构的工作经历或者经过系统的培训。对于边远地区,政府会给予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来鼓励医生前往开业。所以与大医院相同的健保用药目录、优惠的支付政策加上值得信赖的医生,台湾基层诊所获得了不少民众的信任,发展状况令人满意,在台湾的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同时黄教授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在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所需要的药品,比较适合经济欠发达且医疗资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需求,大多数采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家,并无自主的制药产业。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对于相对贫困的地区,基药制度绝对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对于发达地区,公众对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需求可能会超出基药所服务的范围,统一的基药制度在实施的时候必然面临很多挑战。另外采用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的方式的确会降低药品支出,但同时也可能影响制药产业的稳定发展,并对药品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公众对于药品质量的信心至关重要。

因地制宜可给予基药制度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一省之内不同区县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医疗资源的分布的差异甚至大于东西部地区的整体差异。因此即便在同一个省内,实施统一的基药目录也会存在适应性问题。在该研究所调查的30个县市中,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种类中有三分之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少使用,不少县市并未配足,其中最少的仅172种。在基药制度的实施中,如果能够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和医疗水平,给予地方,尤其是区县一级更多的灵活性,必将使得该制度更好的服务与百姓,也更加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0
-1
收藏
评论